“不打孩子不长记性”啊!打了才不长记性呢!

很多家长,非常头疼孩子“不长记性”,该打打了,该骂骂了,还是“记吃不记打”,屡教不改。

正面管教提倡不指责、不惩罚也不骄纵地解决问题。

可是很多家长说,孩子不听话,所以我才打他;孩子不专注,所以我才盯着他;孩子拖拖拉拉,所以我才分分钟的催促他;孩子丢三落四,所以我才不停的提醒他;孩子屡教不改,所以我才惩罚他。

你以为孩子的这些问题是你教育他们原因,其实你弄错了,孩子的这些问题,是你教育他们的结果。

也就是说,是我们的打、紧盯、催促、惩罚,把孩子教成为“不长记性”的。

因为这些方式并没有教给孩子什么有用的技能,怎么能提高他们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呢?更要命的是,会导致孩子的低自尊和依赖心理,甚至是报复和自暴自弃,是不是离家长的初衷和期待越来越远了呢?

那么不打不惩罚,怎样才能让孩子“长记性”呢?

一、信任

1.信任孩子,首先相信“孩子就是孩子”,一定会出现与之年龄相符的,所有孩子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这么想,我们就少一些焦虑,多一些平和。当我们可以有预期地接纳孩子这些问题时,心态淡定,就有助于思考,除了发怒唠叨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选择。

2.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带着好奇的启发式的提问,然后就等着发现孩子令人惊讶的表现吧!

每次孩子出错时,家长常常急于灌输“正确的”,然而现实是,你的叨叨叨让孩子不胜其烦,练就充耳不闻的神功。也许家长的方法早已不适合这个时代,反而自挖代沟。

如果我们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在接纳他的错误的同时,真心地倾听他出错的原因,引导启发他的思考,孩子自己想出的解决方法,他一定更加牢记。

二、换位思考

求助可以,但不一定有用。

现在孩子的玩具都超多,爸爸妈妈们没有没被孩子追在屁股后面问,爸爸/妈妈,我的什么什么在哪里?我的什么什么不见了?帮我找一下嘛!

我家大宝啊谷以前就常常这样。

我坚持找玩具是他自己的事,但是不帮他找吧,就得忍受他不停地打扰,拉着你衣服裤腿碎碎念,除非你有时间转移注意力,和他玩更好玩的。

但如果连找东西的时间都没有,怎么陪他玩!

某个周末下午我正在做事,啊谷本来自己乖乖玩,可是,又找不到东西了。

冲进书房,大声嚷嚷,妈妈,啊谷的什么什么找不到了,昨天晚上有收好啊!

我问,那是啊谷的玩具,妈妈没玩,你有没有叫妈妈保管啊?

他耍赖皮,说,有啊!

我说,没有呢,妈妈很愿意帮助你,可是真不知道在哪里。

就像妈妈的东西如果找不到,啊谷也没办法帮妈妈找到的。

没想到他非常认真地说,可以啊!妈妈什么找不到,啊谷帮你找!

我也很意外,就想想,一本粉红色的书。啊谷能找到吗?

啊谷信心满满,可以!等一下就找到!然后开始到处找。

其实那本书就在我身后的购物袋里。本来我想用寻求帮助,来解决他寻求过度关注的错误目的。

没想到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个下午他找了好长时间也没找到,每次他开小差玩别的,我就问他找到没?

他就和我再三保证,一根手指举在眼前,大声说,啊谷一定能找到!马上又去找。样子又萌又像小大人。

到吃晚饭时间也没找到书,我才说,你看,妈妈的书一直在这里。

妈妈的东西你找不到很正常,啊谷的东西妈妈也没办法找到呀。

只要你有收好,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的。

从那天之后,啊谷似乎再没缠着我找东西了。东西没收到位,我就问,明天会不会找不到呢?

他就会自觉收好。

有天晚上,他有个新车拿到房间玩,然后忘记,在客厅问我,啊谷那辆新车车在哪里啊?

我说妈妈没看到啊,看到的话会告诉你的。(其实我记得在哪里,如果需要还是会帮助他。)

他说啊谷再找找。完全没有缠着我。

我想,通过换位玩游戏的方式,三岁的他应该是慢慢明白,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求助可以,但不一定有用。

三、解决方案

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阿谷三岁开始,在自己的小床上睡觉,所以我给他加上了无袖的蘑菇睡袋,他特别喜欢。

早晨穿睡袋去奶奶家后,出去玩换上外装,他还提醒我们,晚上要记得带上楼哦。我说,妈妈尽量哈,不过你的睡袋自己要记住,他满口答应,好的。

结果晚上忘记了,他让我们去拿。

我问他,这是谁的睡袋呀?

是啊谷的。

那啊谷自己要记住啊?

他说,妈妈记住,你拿嘛?你去拿嘛?爸爸你去拿嘛?

我们不同意他就大哭特哭。

我跟他共情,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那个睡袋,可是现在太晚了,下楼会吵醒奶奶和弟弟,我们想一下,明天怎么可以记住呢?

他还是哭闹了很久,最后还是拥抱平静下来。

第二天晚上,那件睡袋,又没有带上楼。

我说,那只好明天再穿了,是不是?

经过昨晚的和善坚定,他丝毫没有哭闹。平静的跟我说没有关系啦,明天要记得。

我问,那怎么才能记住呢?

他说,明天晚上,嗯,泡完牛奶,穿鞋之前,我们要记得拿一下再上楼。

我完全没想到他自己能把方案做得这么详细,大概是习惯启发式提问了吧,昨晚只是情绪来了。

于是我们很愉快地睡觉觉。接下来果然记住了。

我想,他对自己的事自己记住有概念了吧?也将渐渐学会为自己的事做计划。

四、自然后果

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并且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也就是说当孩子丢三落四的时候,家长最重要的是不要解救,课题分离,这是孩子的事,让他承担自然后果,并教予其技能,帮助他在错误中学习。

但是家长有疑问,我不解救,迟到就迟到,作业没完成就没完成,孩子为什么也慢慢的不在乎了呢?

一是榜样问题。家长对自己的要求是否严格呢?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

二是沟通方式问题。指责的提醒和不带评价的提醒,是两种结果。提醒,也不等于唠叨。

三是当孩子尝到自然后果时,别落井下石,给于温暖吧。“我早就告诉你了,你看看,知道了吧?”这些话可别说,不但不能打,还得深表同情。

不解救,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没上学的时候不解救,是不是比上学后挨批评才不解救更好?一年级上学开始就不解救是不是比到中学了还毛毛躁躁好?上中学不解救是不是比到了外地读大学孩子各种无法自理更好?到了大学不解救是不是比工作了被贴不成熟不堪大任的标签更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子日记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开始写亲子日记,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儿贝贝阅读 7,706评论 2 22
  • 这几年,高调“秀恩爱“的夫妻或是情侣几乎都”分得快“了,一个个“炫妻狂魔”屡遭某工作室的毒手深扒,不是出轨就是嫖娼...
    果麦文化阅读 1,367评论 17 23
  • 儿童对牙医的恐惧是恶性循环。 儿童看牙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家做了好几天工作,好不容易来到诊所,孩子一见到冷冰冰的...
    牙齿护卫阅读 583评论 0 3
  • 城市说书人阅读 210评论 5 14
  • 从没觉得日子如此漫长,直到体会了“月子”,足不出户还不能随心所欲的享受美食,简直就是酷刑!“月子”的由来本身就是对...
    真心麻麻阅读 35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