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施若瑟用虹口一带教会产业作为抵押,购得84亩沪西曹家渡苏州河以南土地,作为筹建教会学校的地基。次年4月14日,校舍奠基,不久,一所校舍,连同几幢宿舍就落成了。当年9月1日,学校开学。最初的圣约翰,并不是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它的中文名字也叫做圣约翰书院,原先圣公会所办的神道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均归并其内。
圣约翰的第一批学生有39人,他们免费获得学校提供凡人衣、食、住、书籍和生活用品。第二年,学生人数增至71人,书院分设“正馆”和“备馆”,教授国文、神学两种课,并成立附属高中部,增设医科,学制为4年。(本段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潇潇说要带Kitty感受一下上海,我们約在中山公园门口碰面。
穿越公园,看到些民众,老太太们打着毛线。還有人在運動、閒聊、約會。
说说笑笑就走完了公园,到了华东政法大学,就是潇潇姐的母校大学。
漂亮阿
潇潇说,当时读书的时候,并不能感受到对学校的爱,总是觉得学校太小了。会爱学校是毕业之后的事情了。最著名的校友是林语堂。
女生就在體育室練習運動健美操。
潇潇说,上桥看看吧。你们就把学校完整的看过了。河東河西,河西是解放前的,河東是解放後才做擴張的。擴張部分其實也不大的,喏,就是塑膠跑道那邊就是盡頭。
校区真的不大的。几分钟就可以走完。他们开玩笑说,别人大学都有要骑自行车的,他们学校连自行车都省了。瀟瀟大學也住在女生宿舍,後來兼職家教,就弄了一台腳踏車來。
学校出来以后,又去愚园路晃晃。我們覺得要定西路走走呢,還是公園原路回呢?我們選擇看看老街區,看看那些小小的作坊,感受一下老上海的生活與城市規模。
看了几个优秀历史建筑。好美的紅磚牆阿,好喜歡好喜歡好喜歡。成都的朋友說下次要來上海做一次建築走讀,快點來阿。
这样纯粹吃吃喝喝的观点认识上海,最踏实,最贴近生活。谢谢潇潇姐。我們kitty此時非常有品牌意識的說,她想做異地facer交流,當你去到一個有facer的城市,如果有當地人帶你,那不是聽起來很美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