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陵《资治通鉴》精解 第 10 篇,坐标:《卷一▪周纪一》
晋国赵氏,自晋文公时的赵衰而兴,历经赵盾、赵朔、赵武、赵成、赵鞅,六世奠定了赵氏在晋国的贵族地位。
赵成之时,齐相晏婴出使晋国,跟晋国的好友叔向说道:“齐之政後卒归田氏”,而叔向也同样忧心忡忡的说道:“晋国之政将归六卿”,不幸二人的担忧后来都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叔向所说的“六卿”,就是范、中行、智、韩、赵和魏这六大贵族。从晋文公开始,晋国就由十多个卿族轮流担任执政,到赵氏的第五代时,就只剩下了这六家独大。范氏和中行氏相近,韩、魏唯瞻智氏之马首,而后来居上的赵氏则是一贯独来独往。
赵鞅之时,晋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是晋室的公族祁氏、羊舌氏等被六卿诛灭,晋国从晋顷公开始,王室就陷入了孤立境地,此时的赵鞅也开始谋求自立。
所以从赵鞅开始,赵氏就开始修筑晋阳城,以作为赵氏的战略据点。晋阳城的修建前后由两个人主持,这两个人是赵氏立国的大功臣,一个叫董安于,一个叫尹铎。
晋阳这个地方是董安于选择的,晋阳位于现在的山西太原晋源区,这个地方背面靠山(龙山),两面环水(晋水、汾河),是一个很好的筑城之所。而且这里远离其他五卿的地盘,可以使赵氏走向独立发展之路。
所以,董安于就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南北狭长的晋阳城,董安于在此经营多年,修筑加固城池,锻造青铜,蓄备荻蒿楛楚等木材以备军用,而且在晋阳建起了一座恢弘的赵氏“王宫”。
后来,尹铎又接手晋阳,尹铎因循董安于的筑城之策,不但继续加筑城池、储备资源,而且他更注重在百姓当中树立恩义,让老百姓对赵氏感恩戴德。 经过他们两人的苦心经营,晋阳成了赵氏最大的资本和保障,一旦有危险,赵氏就往晋阳跑。
春秋末期,晋国之内最大的两次内乱,都是围绕着晋阳这个地方进行的。第一次是赵鞅凌虐邯郸氏,并且杀掉了邯郸大夫赵午,因此激起了邯郸氏的反抗。邯郸氏联络范氏、中行氏攻打赵鞅,赵鞅只得跑到晋阳据守。
站在晋国的角度上来说,这四家私动刀兵,都是不合乎礼法的,所以范氏、中行氏和赵氏都被视做谋反。于是晋君便派兵到晋阳平叛,而晋国的执政智文子因为和范氏、中行氏有仇,所以就带领魏氏和韩氏攻打他们。
最终,范氏和中行氏被诛灭,其余四家瓜分其地,而赵氏因为有罪,赵鞅只得牺牲自己的智囊董安于来保全赵氏。
从此以后,晋国的国政就把持在智、赵、韩、魏四家之手,智氏的实力最大,韩、魏两家因为惧怕智氏,所以只得充当智氏的小弟,而赵氏则走向了独立发展之路。
赵鞅死后,赵氏的继承人为赵无恤,赵无恤时期,智氏的当家人智伯荀瑶为晋国执政,智氏成了晋国最大的一个家族,国家政令全出于智氏。智伯为人倨傲,不懂得团结身边的小朋友,反而不时的欺负一下韩、魏这两个小弟,以致于这两个小弟对大哥非常的不满。
智伯为了削弱其他三家的力量,就命人向三家索地,韩氏和魏氏因为惧怕智氏,所以只得乖乖的向智伯献地,但赵无恤却不肯屈从智氏。
因此,智氏便以此为借口,带领韩氏和魏氏攻打赵无恤,赵无恤只好逃到了晋阳,而不久之后晋阳就被智氏联军死死地围困住,第二次“晋阳大战”一触即发。
晋阳有地理优势,而且经过多年的修缮,城墙坚不可摧,再加上董安于在这里积累了大量制造武器的原料,以及尹铎在这里堆积了大量的粮草,赵氏因此而得以据守晋阳城。
面对着这座坚固的城池,智伯这只老虎实在是无处下嘴,所以围困了晋阳一年多,战事始终是没有什么进展。后来智伯在研究作战地图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晋阳城地处龙山脚下,而龙山又是晋水的源头,如果把晋水改道直接灌进晋阳城里,那晋阳城里就能养王八了。
说干就干,智伯联军一下子就变成了一支高效施工队,没多久就挖出一条新的河道,将龙山源流上的水直接灌进晋阳城里,这条河现在叫做“智伯渠”。智伯和韩康子、魏桓子坐着小船在城外看,晋阳城的城墙都快被水淹没了,“城不浸者三版”,城墙上方没有被淹没的地方只剩下了“三版”,也就是大概五米左右的高度。
这么一淹,晋阳城内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澡堂子,房子几乎全部被淹没了,粮食也都浸在水中,老百姓只能是蹲在房顶上露营,或者是搭个舢板漂在水中,做饭只能把锅用绳子吊起来。
时间一长,很多粮食都腐烂了,老百姓没吃的了,只能是杀马疗饥、易子相食,赵氏的很多家臣都开始动摇了,都开始琢磨着向智氏投降,只有一个叫高共的人还不失君臣之礼。所以日后赵无恤在封赏“晋阳之战”的功臣时,高共得到的赏赐是最多的。
正当晋阳城里在进行划船比赛时,城外的智伯已经在和韩、魏商量着怎样瓜分赵氏之地了。智伯还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智伯学到了一招很有用的战术,欣然自得的跟韩康子、魏桓子分享,但是这两人听了之后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汾水也可以灌魏国的国都安邑,而绛水则可以灌韩国的国都平阳。等赵国投降了以后,如果智伯对韩、魏两家故技重施,那韩康子和魏桓子也只能带着老婆孩子在城里游泳了。
所以,“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魏桓子用手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用脚踩了一些魏桓子的脚背,两个人眼对眼达成了一项共识——不能让赵氏灭亡。
而这个时候,晋阳城里的赵襄子实在是撑不住了,就派张孟谈偷偷潜出城去,联络韩康子和魏桓子,并与二人达成了同灭智伯的共识。于是三家约定好时间,由赵襄子派人杀掉智氏看守河堤的士兵,然后掘水反灌智氏之军,趁智氏大乱之际,韩氏和魏氏从两翼杀出,与赵无恤共同灭掉了智氏。
智氏被灭之后,韩、赵、魏三家就瓜分了智氏地盘,后来干脆又把晋国给瓜分掉了,这三家成了后来战国时期的三巨头。
像赵氏这种“刺儿头”,两次晋阳之战中都险些被灭,但是每次都绝处逢生,地盘越来越大。赵氏的立国,晋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董安于和尹铎也是赵氏开国的大功臣。
参考资料
【三家注史记】《赵世家》《晋世家》
《资治通鉴》卷一 [宋]司马光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 [明]冯梦龙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 [清]顾祖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