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听了师北宸老师的写作课,很受启发,因此想把听课感想写出来。以下是我根据老师的讲课内容进行的思考。
首先,我为什么写作呢?是基于恐惧还是热爱呢?师北宸老师说,要持续性写作,必然是基于热爱去学习和成长。听到这一点,我很高兴,因为我不是出于某种压力而被迫写作。我现在不靠写作吃饭,也不强求将来靠写作吃饭,我写作的目的很简单也很实际。
我想通过写作锻炼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当我对别人表达什么时,别人能听懂听清楚,不觉得混乱没有逻辑;当我遇见一件事情,我不会只有一个第一反应,而且往往还停留在表面。我希望自己能慢慢挖掘出事物的本质,形成自己的思考,不人云亦云。
我还想通过写作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人多一些联系。我喜欢的孙中兴老师在他的课程里布置了一个奇怪的作业 - 他的学生必须相互提问题,每个人向其他每个人提三个问题。孙中兴老师说,这是因为他这一辈人很担心我们这一辈人,希望我们彼此之间多交流。
是啊,我们这一辈人彼此之间的交流太少了。不管是同学还是朋友,都像是随时可能走散的路人。我不喜欢这样的人际关系,也不喜欢孤独,所以我愿意听老师的话,主动和其他人接触,当然也不是为了交际和交际,只是不一直都和固定的几个人交流,在一个圈子里打转。
要做成这样一件事,只在线下行动肯定是不行的,因为限制太多,难以找到同频的人。这时候,写作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写作能传播一个人的思想,为之吸引到有相似价值观的朋友。
其次,老师分享了写作中最重要的两个经验,第一是找到所在行业最好的资料深挖,第二是一定要做笔记积累素材。当老师讲到做笔记这件事时,我问了问自己,我坚持做笔记吗?我用过记下的笔记吗?很羞愧的,我两点都没做到。曾经也有老师建议我做素材库,记录平时听到看到的事情以及偶尔产生的灵感,可是我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那么,为何我无法坚持做笔记呢?以前,我刚接触写作不久,没有持续写作的信念,也没有每日或每周写作的习惯。我没经历过缺乏素材的困境,自然没有积累素材的动力。我听写作课老师给出的种种建议,就跟听语文老师讲课文一样,过耳不过心。
但是过去一段时间,我好几次想写点什么,却不知道该写什么。这种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我就有了寻找写作素材的欲望。因此,我对记笔记也就更上心。从今天起,我要用印象笔记进行记录,搭建写作素材库。
最后,老师提出用分享学习的方法。比如,学了知识后和朋友分享,写一篇文章同其他人交流等等。道理我都懂,但是以前却几乎没怎么实践。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我之前没意识到 “虚假学习”浪费的时间有多宝贵,二是因为我没被打过脸。我一直觉得,听了课,记了笔记,就是认真学习了。
但是,现实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我上了那么多课,交了那么多钱,仍然一无所成,不就是因为没实践吗?为了避免再虚假学习,我要每上一节课都写文章,逼自己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