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小菊
红楼梦里,刘姥姥是个出身贫寒,日子过得艰难,为了生活能屈能伸的人,也是个善良淳朴,知恩图报的人。
她虽为乡村农妇,却是个有江湖气度的人,“侠肝义胆,忠义心肠”,自己承诺了的事就要去做,即使豁出老命,也在所不惜。
她上可达侯门,下可通江湖,是红楼梦里大智、大勇、大善第一人。
初读红楼时,认为刘姥姥太精于世故,对她没什么好感,甚至觉得她处处出丑,有些滑稽可笑。
中年再读红楼,才看懂了她的江湖人生,继而恍然明白过来:生活中摸爬滚打,有谁不是刘姥姥?
一进贾府为活命乞食
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有一女,靠两亩薄田度日”,丈夫早亡的她,跟着女儿女婿过活。
这一年,“天气冷将下来,家中冬事未办”,刘姥姥开始忧心起一家人的生计。
她的女婿狗儿和金陵王家是连过宗的,眼见女儿一家快揭不开锅了,有些见识的刘姥姥给女婿出了一个主意:
“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
话虽如此,但对狗儿这样的穷苦百姓来说,去声名显赫的贾府打秋风,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他本能的把事直接推给了刘姥姥:
“何不你老人家明日去走一趟,先试试风头再说”?
聪明睿智的刘姥姥,知道女婿抹不开面子,毕竟这是去“朝扣富儿门”,说的好听点,是去借银子,说的难听点,就是去乞讨。
可如果不拉下脸去走一趟,一家人就要挨饿,日子很难过下去。
看着两个衣衫单薄,食不果腹的外孙,在尊严和生存之间,刘姥姥做出了抉择:
“倒还是舍着我这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刘姥姥看上去是在安慰女婿,实则是安慰自己,她哪里是想去公府侯门长见识,她不过是自我解嘲,不让女儿女婿担心罢了。
第二天一大早,刘姥姥就带着外孙板儿出发了。
虽然在生活中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刘姥姥也算见多识广,但来到贾府门前,她还是有些惧怕。她平日里的那些精明之处,在村野之间还好使,但面对贾府这样的豪门公府,她心里失去了底气。
来到巍峨的贾府门庭,刘姥姥像个无助的孩子,她东张西望,亦步亦趋,忐忑不安的蹭到角门前,未经开口,整个人就已经低到尘埃里了,心里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
然而,刘姥姥毕竟是经历过江湖的人,心里虽然忐忑,而且极不情愿,但为了儿孙为了生存,迫不得已之下,她还是豁出了自己。
她弹了弹衣服,又嘱咐外孙板儿,让他听话,不要乱喊乱叫,见了人要磕头请安。
然后,小心翼翼的陪着笑脸,低声下气的,一口一句“大爷们纳福”的,求告着贾府门前那些看门的下人,让他们发发善心给自己指条明路。
刘姥姥把自己低到尘埃里,放下大半辈子的尊严,最终换来了贾府下人的怜悯。
她先见到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然后通过她的牵线搭桥,见到了荣国府的实际当家人王熙凤。
当王熙凤询问刘姥姥的来意时,她紧张不安,吞吞吐吐的怎么也开不了口,穷苦卑微的刘姥姥,在高贵骄傲的凤姐面前,实在张不开口,尴尬之余,她只好用拍打外孙板儿来化解自己的难堪。
她打躬作揖,颤颤巍巍,有点语无伦次的回了凤姐的问话:
“我今日带了你侄儿来,不为别的,只因他爹娘连吃的都没有,天气又冷,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刘姥姥放下尊严,一口一个姑奶奶的叫着,王熙凤也没让她难堪,她让平儿把昨日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都送到刘姥姥跟前,说到:
“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孩子们做件冬衣吧,改日没事只管来逛逛......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
刘姥姥舍弃尊严,得了救命钱,眉开眼笑的回到了乡下。
年少时读红楼梦,专挑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看,如今再读红楼梦,最爱看的却是描写刘姥姥的片段。
因为从刘姥姥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和自己影子。
现实生活中,有谁不是刘姥姥?为了儿女可以放下尊严,为了生存逼自己强颜欢笑,为了些许好处违心的逢迎别人。
人到中年,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后,才深知,有时自己就是刘姥姥,走投无路有求别人时,只要给条活路,尊严和面子都可放下。
人生某个时刻,我们都是刘姥姥,适当的放下身段,低下高昂着的头,也许才是在这世上生存的最大本领。
二进贾府为谢恩扮丑
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是为了乞食,第二次进贾府则是为了表达谢意。
对于穷苦人来说,活命之恩永生难忘,即便当牛做马,只要能表达谢意,刘姥姥也是心甘情愿的。
在最穷困的时候,是贾府的银子让他们一家活了下来,熬过了那个寒冬,贾府对他们来说,就是神明一样的救命恩人。
二进贾府,刘姥姥带来了“头一起摘下的,没敢先卖”的顶尖瓜果蔬菜,为的是孝敬姑奶奶和姑娘们,让她们尝尝鲜。
这些舍不得卖的头遭的尖儿,在贾府人的眼里算不得什么,但却是刘姥姥的一颗“穷心”,这颗“穷心”在穷苦人家看来是最好的待客礼品。
穷人家有了富亲戚,没有山珍海味可以送,唯一能送的,只能是田间地头的新鲜瓜果。
这就像我们大多数人有求于人时,总是把相求的人当成神明,不管事情能否成功,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送出去,以表敬意和谢意。
刘姥姥二进贾府,不仅带来了她认为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而且又一次放下自尊,把贾府上上下下一杆子的太太奶奶,公子小姐们逗得心花怒放。
为了哄贾母开心,她配合凤姐和鸳鸯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扮丑自嘲的大戏。
精于世故的她,早就看出了有些事情中的深意,但她看破却不说破,只要贾母高兴,无论是讲故事,还是扮丑自嘲,她都配合到位。
刘姥姥虽是村野之人,却生来就有些见识,讲故事的时候,她能戳中王夫人的心窝,点到贾宝玉的痒处。
插花的时候,为了能逗得贾母哈哈大笑,她自称老妖精,宴饮行酒令的时候,把自己装成一个女篾片,为的是能逗那些闺阁女子开心。
这一次,刘姥姥凭着完全放下自尊的表演,得到了她想都不敢想的收获,贾母、王夫人、凤姐、平儿、鸳鸯等人送她的财物,堆了半炕。
第一次“朝扣富儿门”时,那种处于生存边缘的挣扎与矛盾心理,和尊严与耻辱的碰撞,深深折磨拷打着刘姥姥。
二进贾府,刘姥姥凭她的智慧和精明,投了贾母的缘,这次她不仅登堂入室,进入那画境一般的大观园走了一遭,而且临走的时候,还得到了许多财物,最后满载而归。
对于穷苦的刘姥姥来说,面对贾府的大方馈赠,她唯一能表达的,只有不断地念佛,“平儿说一样刘姥姥就念一句佛,已经念了几千声佛”。
她不仅念佛,还不断地千恩万谢,“刘姥姥越发感激不尽,过来千恩万谢的谢了凤姐”,在刘姥姥心里,她已经把贾府当神明一样的供了起来。
刘姥姥的为人处事,饱含了一个老人为了儿女为了生存的无奈和不易,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懂得感恩和珍惜,以及她从未丢失的淳朴和善良。
人生不易,现实生活中,有谁不是刘姥姥?以前刘姥姥是父母的影子,而今自己就是刘姥姥。
我们那些在乡下种着几亩薄田的老父老母,不都是像刘姥姥一样,为了儿女什么都可以舍弃,什么都甘愿去做。
她们是天底下最善良淳朴的人,受人一点恩惠,就会牢记在心,并且一直念念不忘,只要有机会就会尽自己所有的能力去报答。
而我们,为了孩子,宁愿委屈自己,也要给他们衣食无忧的生活。为了儿女的工作和前程,有时不惜拉下面子,放下自尊,四处奔波求亲告友,即使把自己低到尘埃里,也要让儿女的人生开出花来。
人生有些时刻,我们都是刘姥姥。
三进贾府为知恩图报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诺大的贾府已经败落。
贾府那一干子孙,在家族败落时,最终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已经被她的亲舅舅给卖掉了。
此时的刘姥姥,面对败落的贾府,本可以置身事外,远远的躲开贾府的是非,省的给自己惹上麻烦。
但是,“穷人虽缺金银,但从不缺良心”,淳朴善良的刘姥姥,怎能忘记那曾救活自己一家人的二十两银子,和那堆了半炕的财物。
她虽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乡村老妪,但知恩图报的道理比谁都懂,这是她行走江湖的准则和底线,也是根植于她内心的淳朴和善良。
不管当初那二十两银子是王熙凤得了王夫人的命令,还是自己的主张,但银子真真切切是从她手中得来的,为了报恩,刘姥姥不顾年老体衰,筹谋奔波,甚至连老命都可舍弃,也要救出被卖掉的巧姐。
刘姥姥三进贾府时,已是耄耋之年,须发皆白的她,为了救出恩人之女,变卖田产,东拼西凑了许多金银,所凑数额远远超过了当年王熙凤送她的二十两银子。
她四处奔波,使出浑身的江湖手段,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拼着老命,最终救出了巧姐,不仅救出巧姐,还费尽心思让她嫁进了当地的乡绅家,使巧姐终身有了依靠。
写在最后:
刘姥姥,是曹雪芹笔下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但却是红楼梦里结局最完美的人。
她用自己的尊严,换取了一家人的衣食性命,又用善良和大义救回了一个女孩的清白和尊严。
她一生虽缺金银,但从不缺良心。她用自己的江湖人生告诉世人:
穷人最大的财富是善良,善良无穷尽,人亦从始终。穷人虽穷,却心中有大义,而大义与财富多寡无关,与身份地位无关。
刘姥姥的江湖人生,一直都在低处摸爬滚打,为了儿女为了生存,她可以降低身段,放下尊严,但从没丢掉良心,她活得通透达观,知世故而不世故,淳朴善良,诙谐幽默,有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中年再读红楼梦,从刘姥姥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祖母、母亲、还有自己的影子,为了生存为了儿女,甘愿忍辱负重,受人一点恩惠,总是心心念念的想着如何回报。
虽然身居贫寒,但对人对事,却心怀慈悲,善良大义。
逆境时可以放下尊严,自信达观的活着,顺境时,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知恩图报,乐于助人。
再读红楼梦恍然醒悟,芸芸众生就像大观园,我们身在其中,历经生活的沧海桑田,体会现实中的不易后,才真正读懂了刘姥姥和她的江湖人生。
愿你我都像刘姥姥一样,虽历经世俗万千,依然拥有一颗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的心。
因为,善良有时候虽不能巨富显贵,但很多程度上,却可以让家人安康,福寿绵长,而且鬼神不欺。
淳朴善良可以代代相传。
而善良感恩不就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