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马尔克斯凭借着《百年孤独》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篇不足30万字的长篇小说,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其中无论是令人瞠目结舌的鲜明人物,还是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再或是前所未见的写作手法,都令诸多文学巨匠感慨万千。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在第一次读完《百年孤独》时感慨道:“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活着》的余华当读完它时,这样说道:“在那些畅销的文学作品里,有些与世长存,比如《百年孤独》,另一些则销声匿迹,也就没有比如了”。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家族七代人的百年历史。“家族中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故事因这个预言开始,也因这个预言结束。第一代主人公布恩迪亚为了摆脱邻居噩梦般的鬼魂,带着妻子乌尔苏拉以及朋友们,跟随着梦境的指引,来到了马孔多,并在此定居,从此,便开始了布恩迪亚家族长达百年,七代人的孤独命运。故事没有明确的主人公,它讲述了七代人各不相同的经历故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孤独,重复的制作殓衣,重复的制作小金鱼,重复的侄子爱上姑姑,以及那让人纠缠不清的重复的布恩迪亚,这不是简简单单的重复,是作者马尔克斯有意而为之,它更像是孤独性格的遗传,百年孤独,是七代人永远无法逃出的命运。书中的阿玛兰达,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之一,她一次次的拒绝别人的求爱,并不是因为不爱对方,恰恰是因为太爱了,所以她宁愿从未得到,也不愿承受失去的痛。生活中这样的人有何尝不多呢?有时,越是爱一个人,越是不敢接近,为了避免结束之后的孤独,他们拒绝了一切开始。但是生活中,没有哪一个人是一座孤岛,摆脱孤独的最好办法,恰恰就是敞开心扉,真正的去爱一个人。
《百年孤独》这本书,有一个被全世界盛赞的开头:“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蕾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种在未来回忆过去的写作手法,在当时,是跨时代的,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过去(遥远的下午)、现在(面对行刑队)、和将来(多年以后),给人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让人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宿命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上校是谁?”“他为什么会被枪决”“那个遥远的下午发生了什么?”,虽然一开篇就交代了故事的结局,但其所带来的内容空洞恰恰更让读者为之痴迷,在此后的文坛里,这种里程碑意义的写作手法也成为了文学作家们争相效仿的对象。
然而《百年孤独》在中国的出版发行可谓是曲折艰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盗版书贩横行猖獗,1990年,马尔克斯来到中国,他亲眼目睹了《百年孤独》在中国泛滥的盗版书,他对前来看他的文化界人士说:“各位都是盗版贩子啊”,钱钟书听到这句话也是尴尬不堪,不知道说什么好,马尔克斯愤怒的说道:“死后一百五十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我的作品”,这其中就包括《百年孤独》,而这场糟糕的印象,终于在2008年迎来了转机,这一年,新经典文化总编辑陈明俊给马尔克斯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正如当年您在巴黎隔街深情喊着大师,向您的偶像海明威先生致敬一样,我们正隔着太平洋,竭尽全力地高喊着大师向您致敬,我们相信,如果您听到了,您一定像海明威先生一样,挥挥手高声喊道,你好朋友”。加之92年中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两年后的2010年,“新经典”收到了《百年孤独》中文授权的正式通知。
书中有太多太多的精彩片段,也有太多太多的经典名句,相信每个读完它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触动,孤独像是我们的影子,我们终究要学会和它和平相处,正像书中写到的那样: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将需要用寂寞来偿还”,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一个人的成熟不是多善于与人交际,而是学会和孤独和平相处,孤单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便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