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薪三千元的年轻人,总觉得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是的,包吃住的情况下,这点月薪似乎也就是端盘子的价,那么,月薪三千真的穷吗?
一般来说,财务状况分为财务保障、财务安全、财务自由三个阶梯,财务保障就是维持基本生活开支的收入水平,比如吃饭、住宿、教育、水电、基本社交等等。那么在中国一个普通三线城市,财务保障需要多少收入呢?我觉得除去吃住(单位包食宿),一个月一千五到两千是足够的。
那么,有一份能够满足财务保障的工作,应该就不是穷人了吧?这时候,你应该去追求财务安全了。可是,现实中,很多年轻人明明有一份满足财务保障的工作,却仍然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这就是因为他们堕入了“稀缺”陷阱!
《稀缺》这本书为我们解读了“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不仅是行为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而且通俗易懂,可读性很强。
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回到那个月薪三千的年轻人身上,正常的心态和行动,应该是设定目标,规划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财务水平,一方面开源,就是好好学习和工作,争取升职加薪和跳槽的机会,增加自己的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节流,就是理性消费,不乱花钱,增加自己的储蓄性收入(银行账户里的储蓄会给你带来安全感)。
反之,如果天天喊穷,那一定是进入了稀缺陷阱,接下来,稀缺心态会让他做出一系列错误的决策。
1.管窥效应。管窥,就是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人们的视野会因稀缺而变得狭窄,当他太关注每月的薪水和银行账户少的可怜的余额时,脑袋里就装不下其他东西了,每天醒来,满脑子都是最为迫切的需要,无法专注于学习和工作,久而久之,不仅银行账户的余额没有增加,升职加薪也越来越远了。这里要引入一个概念,叫“大脑带宽”,大脑都是有带宽的,正如电脑不可能无限制的运行多个程序,当对贫穷的抱怨占满你的大脑带宽,你就没有空间思考如何赚钱了。正如作者所说:任何形式的技能习得,无论是学习社交技巧还是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都需要带宽。如果穷人缺乏带宽,那么他们就无法很好的掌握这些实用技能。然后就是越来越穷!
2.借用效应。金钱稀缺的人,最容易“借用”未来的收入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开支。“在金钱稀缺的情况下,借用是主要特征。”金钱购买需求,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我们对需求的感受,取决于他人拥有的东西和我们的习惯,大量的金钱用于社会需求,那么,如何衡量自己的社会需求,就成为那个年轻人能否储蓄财富的关键。在花呗等各种消费带宽软件横行的今天,让一个年轻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比较消费,会大量消耗你的存款余额。比如,手机是必须消费品,那么买华为还是苹果?苹果新型号出来了,要不要赶个时髦?同事们都换了P系列,自己是不是也要让荣耀8退休?坠入稀缺陷阱的人往往会做出错误决策,不仅消耗账户余额,还会采用分期付等贷款,这时候“借用”产生了,结果就是让自己未来的支付能力不断减弱,财务水平不断下降!最后,再也无法从贫穷中挣扎出来。想想那些裸贷的女孩吧,不仅借用了未来的消费能力,更透支了个人的尊严,多么令人痛惜。所以,要克服“借用”,首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消费习惯。
《稀缺》也提出了让穷人摆脱贫困的方法,那就是“节省带宽”。不要让贫穷心态占用你太多的大脑带宽,多想想怎么摆脱贫困,并付诸实践。比如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争取升职加薪的机会;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等待跳槽的机会;培养自己的财商,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等等。
最后附上几位学者对《稀缺》的评价,或许可以让你对“稀缺”的认识更加深刻:
彭凯平: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地因为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
叶航:真正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俘获我们大脑的稀缺心态。
王烁:天底下只有四种事:重要且紧急的、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不重要但紧急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人们不大会在前两者上犯错误,但经常会在后两者上犯错误:被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占去有限的注意力“带宽”,而忽视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比如读书、跑步)
今天,马云的演讲刷爆了朋友圈,他说“你改变不了特朗普,你连你妈都改变不了,你只能改变你自己!”
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让我们一起成长!
冷山young 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