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在当今社会似乎都被看作是一种不好的性格。一提起它,就能想到安静,闷,害羞,不善言辞,不合群这些性格特点。这个性格好像不太受人喜欢,欢迎。
人们更喜欢跟外向,健谈的人交朋友,相比之下,内向的人可能没那么容易交到朋友。从这可以看出,内向者生活在外向者的影响之下。
但在当今的社会上,我们得承认,外向的人就比内向的人数多。其次,我们的教育,文化也好,也都在宣扬这种外向性格。
打个比方,一般情况下小孩子给我们的印象都是比较活泼,也很开朗,但肯定有比较安静的小孩,不吵不闹。但有的父母可能就认为不行了,觉得自己小孩子是不是有什么病,没有一个小孩子该有的活力,就会想强行扭转自己小孩的性格。更甚者,内向的小孩更容易受到欺负。
所以你可以看到,社会对于外向性格的宣扬,这使内向者非常痛苦,他们都知道外向性格的好处,但这就是无法扭转。
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区分
我们通常对内向和外向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分界,只是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的表现来给他们贴上标签。
举个例子,人们在生活中说话的音量大小,语速也好,通常认为语速快和音量大相对于音量小和语速慢的人来说,更容易被认为能力强;为人幽默,健谈的人,经常被人们认为聪明,被当成当朋友的不二人选;在小组讨论中,那些侃侃而谈的人好像比安静的人更聪明一些,但健谈就能代表他们说的对吗?或者就是一个好想法呢?
1。内向者和外向者的能量来源不一样。内向的人性格就好比是个蓄电池,他们更倾向于向自己的内心世界索取能量,跟自己独处也好,总之,他们不会太喜欢跟外部的世界接触,会有意识的限制自己社交,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更舒服,也更容易充电。
外向的人就像个太阳能电池板,他们可以通过跟人的交往,互动来吸取能量,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2。内向者和外向者思考的方向不一样。内向的人比较慢热,思考问题会更深一点,他们更喜欢长时间琢磨一个问题,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们才会慎重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外向的人思考问题更有发散性,他们不会长时间在一个问题上死磕,反而会更有弹性。
3。内向者和外向者对外界的刺激反应不一样。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柠檬汁分别滴在内向者和外向者的舌头上,结果发现内向者相对与外向者分泌的唾沫更多一点。 同时在社交中做了一个实验,在面对许多人的交谈中,发现内向者更紧张一些,而外向者则没有过多的不舒服。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内向者对外界的反应更敏感一些,也更灵敏,同时也更容易感到紧张。
内向者的优势
1。内向者善于倾听,这在一对一交流中更明显。其实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我们潜意识里其实更希望对方能多一点倾听我们的想法,这一点优势,在内向者身上体现的淋漓至极。这点天生的优势让对方更有安全感,更容易获得信任。
2。内向者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可以发现作家都具有这个特征,例如叶芝,J.K罗琳。内向者喜欢独处,而他们也容易与人产生共情,喜欢享受孤独,而我认为这是具有创造力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那他们也就不会创造出这些伟大的作品了。
内向者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
美国作家苏珊•凯恩有一本书就提到了关于内向者如何发挥优势的建议。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细致地观察
当内向者需要变的活跃的时候,需要与人交流的时候,难免会变的紧张。这个时候就需要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可以观察对方,把注意力转向外部。这样可以减轻自己的紧张感。
与自己约定
事实上内向者有时候需要在特定的时候变成一个外向者,那这就需要与自己有一个约定。比如我今天完成一个与多人交流的任务,或者做了一个以前不想做的事,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奖励自己一个独处的时间,看书也好,总之就是可以让自己充电的方式都可以。
总之,内向者勇敢的做自己,不必要改变自己原本的性格。在需要表现的时候,大胆地展现出来,那么也就能让别人意识到你优秀的能力了,也就具有竞争力了。
这里插一个关于题外话。那就是哈佛教育学教授托德•罗斯提出了一个新观点:他认为把人按照性格划分是标签化的,是一种平均主义的观点的体现。也就是说我们把人分为内向和外向,用星座,血型来分类是不可取的,所以按照平均主义分类的东西未来都会被淘汰。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下这个关于平均主义的观点。
谢谢大家的观看,希望我的文章能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