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婆婆死了,死在冬至,那一天风雪交加,大约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
张婆婆性情温和,一生与人为善,养育了三个儿子,有两个都非常出色,在省城有着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张婆婆的葬礼,自然办得很是隆重。花圈在门口摆了很长的一排,县里的剧团还来唱了三天的戏。
但没想到的是张婆婆葬礼这一天却出了大岔子,张家正准备起灵的时候,张婆婆的娘家兄弟和几个侄子十几个人一起,抄起家伙,把张婆婆的大儿子和大儿媳猛打了一顿,差点让两人给张婆婆陪了葬。
张婆婆是在大儿子家的牛棚里去世的,发现的时候,身上已经凉透了,身体都僵硬了,寿衣怎么也穿不上。确切地说,张婆婆是冬至那天被发现去世的,具体什么时间,谁也不知道。
冬至那天早上,张婆婆的重孙子小宝去院子里尿尿,发现一只大老鼠跑到牛棚里去了,就去喊张婆婆的大儿媳说,奶奶,有老鼠,有老鼠。
大儿媳正在火炉边刷小视频,一边笑得哈哈哈,一边不耐烦地说,喊什么喊,一只耗子还能吃了你?跑哪去了呢?
小宝说,往牛棚去了。
张婆婆的大儿媳就喊张婆婆,老婆子,牛棚里有老鼠吗?你看见了吗?
大儿媳喊张婆婆,问是不是看见老鼠,主要是关心牛棚里的一袋玉米棒子,怕被老鼠咬了,这可是今年的新玉米,大儿媳特意留了一袋准备磨玉米渣的,因为小宝妈爱喝玉米渣,但小宝妈和小宝爸出去打工多半年了,还没有回来,所以就迟迟还没有磨。
没听见任何回声。
大儿媳舅又喊,聋了还是哑了呀,咋不出声呢。
还是没有回音。
大儿媳接着喊,活死人那,你就比死人多出一口气吗?每天饭都白吃了吗?喊半天都不吭一声,一只老鼠都管不了。
依然没有声音。
大儿媳嘴里依然在骂骂咧咧地喊着,小宝却坐不住了,自己跑到牛棚去找太奶奶了。
小宝一边跑着,一边喊,太奶奶,有大老鼠,太奶奶,你看见大老鼠了吗?
牛棚中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小宝跑到牛棚一看,那只大老鼠正爬在张婆婆的脸上在咬张婆婆的耳朵,张婆婆却闭着眼睛,一动不动。
小宝一下就慌了,边哭边喊,老鼠把我太奶奶吃了。
大儿媳这下才慌了神,急忙扔下手机跑去看,那只老鼠早跑得无影无踪了,但张奶奶的一只耳朵少了一个耳垂,血淋淋的,人已经没有一丝呼吸了。
那时候,张奶奶的大儿子正在别人家的火炉边一边抽着烟,一边和人打麻将,二儿子正在生意桌上签一份重要的合同,三儿子正在一个重要的会议的主席台上作报告。二儿媳正在美容院里美容,三儿媳正在陪孩子上钢琴课。
大儿媳一看就慌了,赶忙出去找张婆婆的大儿子,可是他出门没有带手机,大儿媳跑了好几家,都没有找到,不得已只好到大队去广播,没敢说张婆婆已经去世了,只说家里有急事,让他听到广播后赶快回家。
这时候,张婆婆的重孙子小宝一个人正在家里吓得哇哇地哭,这个孩子自此一生都非常胆小,特别是不能见到老鼠,不管活得死的,只要一看见,就吓得哇哇大叫。别人都以为他在作,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谁还没见过老鼠,一只老鼠就能吓破胆,还算什么男子汉。
张婆婆的大儿子听到广播的时候,正好输了一把钱,还想着再玩一局给赢回来,所以很是不高兴地说嘟囔了一声,死老婆子,有什么急事,偏偏这时候叫人回去。还拖拖拉拉地不想走,一起玩的人怕他家里真有什么急事,给耽误了,就劝说,还是回去吧,下次再玩,他才不情愿地披上衣服走了。
大儿子回家一看,就傻眼了,他妈死了不是大事,年龄大了嘛,死是很正常的,大事是少了一只耳垂,还是被老鼠吃掉的,如何向两个兄弟交代?两个兄弟可不是吃素的。
大儿子的内心其实早就盼着她妈早点死了算了,免得她媳妇因为她妈天天叨叨个不停,一会说他妈又给家里捡来一堆垃圾,搞得屋子脏了,一会说他妈半夜咳嗽吵死人了,他的耳朵都快被磨出茧子了,有时候心里也想着他妈要死了,就都解脱了。
但现在他妈真的死了,他却慌了了,看着他妈血淋淋的耳朵,一边叫着妈,一边流着泪,像个三岁的孩子一般可怜和无助。
还是他媳妇一句话把他给骂醒了,哭什么哭,现在是你哭的时候吗?还不想着赶快处理事情,一会把人都招来了,怎么收场?
大儿子这才反应过来,眼泪立刻被吓了回去。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把他妈处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再给穿上早就准备好的寿衣,装进棺材里,才能通知人们来吊唁,才能通知两个弟兄回家来,要不然就他妈现在的样子,他不被两个兄弟打死才怪呢。
大儿媳这时候表现出了大将风范,十分的冷静,一边指挥大儿子去柜子里找寿衣,一边打来一盆水,拿来一块脏兮兮的布子,把张婆婆耳朵上的血擦干净,顺带把脸上也抹了一把,又用梳子张婆婆的头发往下拨拉了一些,再给戴上一顶大帽子,那只耳朵就看不出什么异样了。
两口子一起用一张门板把张婆婆挪到了正房,穿好了寿衣,看起来体体面面的,这才给两个兄弟打电话。因为身体已经僵硬了,寿衣穿起来特别的费事,两个人出了一身大汗,才给穿上。
打电话的时候,老二正在国外出差,说是最快也要两天才能回来,但是他会马上会打钱回来,要大哥一定把妈的葬礼办得风风光光的,要多买些花圈,还有纸糊的空调,冰箱等,纸扎店里有的都给买上,一样都不能少,要请最好的戏班子,要连唱三天戏。
老三的手机一直没有人接,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电话,说要回来,最快也得明天早上才能到家了。
大儿子只好一个人先张罗张婆婆的葬礼,好在老二的钱很快就到账了,足足有五万块,葬礼怎么糟践都够了,棺材和寿衣都是提前做好的,现在要做的是买花圈,请戏班子,通知本家人和亲戚,因为按照规矩,人去世后第二天下午要入殓,棺材要封口,让大家见最后一面。
第二天下午,亲戚们早早地穿着孝衣都来了,却左等右等等不着张婆婆的三儿子,二儿子已经确定赶不回来了,三儿子说好今天要回来的,一直等到太阳西落,天眼看要黑了,三儿子还没有回来,手机也一直打不通。
亲戚们都等得不耐烦了,有的说,生那么多儿子有什么用,死了连个面都见不上,有的说,儿子太能干了也不行,关键时候顶不上用,能干儿子都是给社会养下的,普通儿孙才是给自己养的,留在身边也不是什么坏事。
看见人们七嘴八舌地开始瞎说,不知道还会说出什么话来,张婆婆的弟弟,几个儿子的大舅舅就做主说,不等了,封口吧。大儿子和大儿媳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再也不担心张婆婆那被老鼠咬掉的耳垂了,这个秘密将会跟着张婆婆到地底下去,永不见天日了。
三儿子是在第三天早上才到家的,原来三儿子想让媳妇和儿子一起回来参加母亲的葬礼,但媳妇说,儿子有一个重要的钢琴比赛,就在这两天,不能耽误,她和儿子都不能回去。
三儿子就火了,媳妇是城里人,在他面前总是高人一等的感觉,他虽说没有做上门女婿,但其实除了没有改名改姓外,和上门女婿也没什么区别,平时把岳父母一家照顾的无微不至,却一天也没有给自己的亲生母亲尽过孝。
过年媳妇就总不跟自己回老家,结婚十几年了,也就回去过两三次,现在自己亲妈去世了,她竟然还不回去,而且不让自己的儿子跟着回去,他就受不了了,于是两口子就吵了起来。
吵着吵着就动了手,动了手,媳妇自然打不过他,就抓破了他的脸,摔了他的手机,他也顾不得去买个新的,一气之下就开车上路了,结果不小心又走错了路,就越走越远,连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没见着。
张婆婆的二儿子始终没有回来,说是因为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连葬礼也赶不上了。
大儿媳本来以为张婆婆耳垂被老鼠咬了的事就这么过去了,但是谁知道,她的宝贝亲孙子小宝,却给坏了事。
三儿子回来的时候,张婆婆的棺材刚刚被人抬起,正准备起灵,张婆婆的几个兄弟窝着一肚子火,准备见到两个小外甥一定要好好数说一顿,当多大的官,有多大的事,自个母亲去世都赶不回来。
但是一看到三儿子脸上被抓的一道一道血口子,满脸憔悴的样子,就顾不得数说他了,转而开始关心他究竟出了什么事,毕竟他现在是官,说不定将来还有求他办事的时候。
这时候小宝正好在边上,看到三爷爷脸上的血,就说,三爷爷,你也是被老鼠咬了吧,我太奶奶就是被老鼠咬死的。
这一句话就炸了锅,大儿媳一听这话,就急了,说小孩子瞎说啥,上去就在小宝头上拍了一巴掌,小宝一边哭,一边说,就是的,我明明看见老鼠爬在太奶奶的脸上的,就在牛棚里。
这下几个舅舅和三儿子火了,大舅立马抄起一个板凳朝着大儿媳砸过去,骂到,你们还是人吗?
二舅这就要去掀棺材盖,要开棺验尸。
这时候大儿子爬在母亲棺材盖上,说,千万不能,真不是老鼠咬死的,一只老鼠怎么能咬死一个人呢,可千万不能听小孩子瞎说,我妈去世后,确实跑过来一只老鼠,但真不是老鼠咬死的。
几个舅舅哪听得进去他说什么,还是把大儿媳压在地上,猛打了一顿,把大儿子也狠狠地揍了一顿,多少人去拉都拉不开,把俩人都打成了血葫芦,葬礼乱成了一锅粥。
他们一边打张婆婆的大儿子一边说,你知道吗?没有你妈,你早死了,你是你妈在雪地里捡来的,你亲生父母嫌弃你不足月出生身体弱,把你扔了,是你妈把你捡回来的。
你爸和你奶奶要你妈再把你送回原地或是送人,你妈愣是没舍得,没想到你却把你妈给冻死在牛圈里了,还让老鼠给咬了,你还是不是人?
打完了人,大舅舅一屁股坐在地上,一边哭,一边骂,你们几个没良心的,你妈为你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没有你们,你们早就饿死了,哪有你们今天那。
张婆婆三十多岁就守了寡,那些年日子艰难,张婆婆为了三个儿子甚至拄着拐棍要过两年的饭,为了几张小嘴真是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罪都受过。
几个儿子倒也争气,二儿子在省城做皮草生意,整天忙得满天飞,三儿子在外地当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平时也非常忙,唯有大儿子身体从小就不好,念书也不行,留在了家里。
那些年张婆婆身体还硬朗的时候,每天给大儿子的几个孩子做饭洗衣服,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的,还经常去地里帮着干活,让大儿子和大儿媳放心出去打工挣钱。
二儿子,三儿子想接母亲出去,张婆婆说,我哪都不去,就和你大哥过,你大哥在你们兄弟中年龄最大,受的苦也最多,我现在还能干活,就多帮衬帮衬你大哥,你们俩都有工资,就不要嫌弃我偏谁向谁的。两个小儿子异口同声地说,怎么会呢?
也就只好听母亲的,每次回来多给张婆婆买点东西,多给点钱。但这些钱,张婆婆都补贴给了大儿子一家,那时候,大儿媳虽然三天两头的也要骂张婆婆几回,不是嫌张婆婆做的饭淡了,就是嫌张婆婆院子没扫干净。但张婆婆从来都不吭声。
村里的老太太们在一起都是东家长,西家短的,谁家媳妇厉害,谁家儿子孝顺的,张婆婆也从来不掺和,有好事者问张婆婆,你那大儿媳怎么样?张婆婆总说,好着呢,又勤快又孝顺。
好事者就呵呵一笑说,我怎么听见她总是在大声骂人呢,不是骂你吗?
张婆婆说,没有的事,骂孩子呢,谁还没个有脾气的时候。
好事者很是无趣,就再不问了。
后来,张婆婆年纪越来越大,什么都干不了了,走路都颤颤巍巍的了,经常喘不上气来。大儿媳就让大儿子把两个兄弟叫回来商量母亲养老的事。
大儿子说,妈一直跟着我们,帮我们最多,怎么好给兄弟开口呢?
大儿媳说,你妈又不是生下你一个,把他们养大了,他们就该管,你要不让他们把你妈接走,我现在就走。
大儿子无奈,只好给两个兄弟打了电话,两个人都忙,老二给大哥转了五千块钱,老三也给了三千,说过年的时候回来再说。
过年的时候,两个兄弟都回来了,老二说,就去我家吧,家里有保姆,会照顾好妈的。老三说,还是去我家吧,我家那边暖和,对老年人身体好。
张婆婆说,我谁家都不去,还是去养老院吧,谁家也不拖累。现在农民也有养老金,你们几个再贴点钱,把我送养老院就好。
二儿子和三儿子就在县城找了最好的养老院,一个月四千块钱,他们两个每人每个月出两千,大哥没有工资,就不让出钱了,让大哥出点苦,每个月去养老院看两次母亲,万一母亲想家了,就接回来住两天。张婆婆每个月几百块钱的养老金也给了大儿子,让大儿子随时给母亲买点需要的东西。
大儿子满口答应了,但是大儿媳不同意了,说咱妈三个儿子,怎么能让住养老院呢,那不是叫村里人看笑话吗?还说咱们不孝顺,三个儿子没一个愿意养妈的,你们都有工作,咱妈的养老我们包了,你们把钱给我们就行。
二儿子说,知道嫂子一片好心,不过还是遵从母亲的意愿,让她去养老院吧。
大儿媳说,去什么去,你们不在家,不怕人笑话,我和你哥,天天还要在村里活人呢,还不叫人把我们脊梁骨都戳烂了,出门还怎么抬头见人呢?咱妈坚决不能去养老院。
几个儿子都没有再说什么,就这样,张婆婆就没去养老院,在大儿子家继续住了下来,二儿子和三儿子每个月给大哥四千块钱。
大儿媳心里偷偷乐开了花,养了张婆婆,相当于每月有了四千元的固定工资。但是大儿媳把钱收了,却不好好给张婆婆养老,钱都是自家给花了,每天穿得花里胡哨的,不是吃香的就是喝辣的,日子过得很是滋润,没过两年,家里还翻新了房子,张婆婆的衣服却破破烂烂的,有了窟窿都不给补。
他们一家喝酒吃肉的,张婆婆却总是开水泡馒头,有一点咸菜都是不错的了。大儿子有时候看不过眼,要给张婆婆吃点肉,大儿媳就说,吃什么肉,那么大年龄了,又整天啥也不干,吃肉还消化得了吗,真是浪费,你妈最喜欢吃的就开水泡馒头,吃肉消化不了再吃出个好歹,我可不管。
大儿子也就默不作声了。
大儿子的大儿子,张婆婆的大孙子娶媳妇时,他们干脆把张婆婆从房子里赶了出了,直接给住到了院子南边废弃的牛棚里。牛棚里虽然已经有几年不养牛了,但还是有一股难闻的骚味,再加上常年不见阳光,里面又潮又暗。
当然他们也给张婆婆准备了一套新衣服,那是二儿子和三儿子回来的时候,给他妈穿上,让两个兄弟看的。两个兄弟一说要回来了,大儿媳就给张婆婆换上新衣服,带到自家炕上,两个兄弟一走,就又给换上旧衣服,赶回牛棚去了。
张婆婆知道自己大儿子性格懦弱,也没本事,怕他受媳妇欺负,所以就逆来顺受,从不给儿子们诉苦。
那年冬天特别冷,张婆婆在牛圈冻死了。
大儿子现在后悔得要死,在张婆婆的葬礼上哭昏过去好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