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安康!
终于有时间看这部一直存放着的电影,而经典之作也值得一直回味。
刚开始看的时候,有点惋惜,一个白白净净高高大大的银行家,是怎么都不会与凶杀案牵扯在一起,(犯尴尬症。)但命运弄人,他偏偏就被判终身监禁。安迪在监狱里的一切遭遇都让人揪心,有些镜头也让人不忍心看下去。很灰暗也很现实,他被那个体制内最高级的监狱长所操控着。但如果你觉得他就像外表那样顺从,懦弱,无力,那就错了。
好的电影会有很多伏笔,让观影者的思绪紧跟情节发展。安迪本不属于肖申克监狱,到最后他确实也证实了自己的不同之处。在监狱里,安迪有着与众不同的知识与能力,他是一只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光辉的鸟,注定了他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
影片中的话外音,旁白很多,隐含了很多深刻的道理。安迪的自我救赎能成功,因为他一直坚信自己是无罪的,他有信念,他也有方法。他“伪装”得很出色,也很成功!就像瑞德后面说,“我能想象这归功于他一丝不苟的本性,他的地质学知识。需要的就是这些,压力,时间,还有一张大海报。”“监狱里的人总找些事来消磨时间,填补空虚的心。”消磨时间所做的不同的事,也决定了不同的人生走向。
影片中常出现这几个词:
⒈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安迪有信念,心怀希望。虽然他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在与他对抗,试图浇灭他的希望,后来他也曾质疑过,(他的学生因为可以证实安迪确实是替罪羊,而被监狱长杀害,这件事对安迪打击很大。但是瑞德也让安迪更加坚信,他也许不是一个好丈夫,但这不足以背负终身监禁的罪名。)但是就如他自己所说,希望没准是最好的东西,而好东西是不会消失的,他也做到了,他选择忙于生存。
⒉体制化。(有的地方还说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最可怕的是,人在体制化中,被慢慢“剥夺”独立的思想,趋向同质化,因为生怕变成“异类”,在监狱里最怕是有自由的念头。这样的人就像布鲁斯,“不是死在禁锢,而是死于自由。”。
⒊自由。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追逐自由。帮监狱里的人报税;为共事的伙计争取啤酒的福利;为了申请图书馆经费,坚持每周寄出一封甚至后来每周两封信;用监狱的广播播放音乐……“这就是音乐的美丽,他们无法把这种美丽从你那里夺去。”他听音乐时的陶醉,嘴角的微微上扬,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曾经的他,又或者说他一直都没变,监狱没能监禁他自由的思想。他为了自由,不惜肉体上被打被监禁被虐待,因为他深信自己的精神是无法被打败的,同时,他也的确具备与自由相匹配的素质,才华与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