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就要过年了,我列行公事般被老爸下令去购物。
在拥挤不堪的超市里,我、丈夫和女儿累得满头大汗,一人推着一个购物车,满满的三车年货被推到地下停车场的车跟前,然后往后备箱里装。再进超市继续买、买、买,直到连车里的空座位上下都塞满才满身大汗的回到车上喝水。我们三个人虽然都紧皱眉头,但都没有出声,没有一句牢骚。每年都这样,只要出声势必招来我的暴跳如雷的不孝的呵斥和无休止的传统美德的教训。
回老爸家时,远远的就看到灯笼巷河边的两排灯笼都被换上了大红的崭新的新灯笼,河两岸低垂的杨柳枝条也已经由青变绿,爆出了绿芽,随风摇曳着,河里小船上的江南女子摇桨歌唱,柔软的江南小调悠悠的在河岸上飘扬着,一派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要过大年的景象。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回暖。
远远的就看到父亲高大但有点佝偻的身影,就像大门前那颗老枇杷树一样挺立在那儿,让我们瞬间感到了这才是自己的家,自己的根。浑身一股热流开始涌动着,心里满是柔情。
车开到门口,我们往家里搬年货,父亲神情凝重,目光如炬的看着,不说一句话,只是嘴角微微上扬。
这时,几个高高低低的小女孩们从门里喊叫着跑出来,她们都是我的外甥女们,是两个哥哥在外地为了生男孩而生下的女孩们。她们叽叽喳喳地在我的命令下帮着搬年货,场面非常热闹嘈杂。
2、
我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大国。自古都有百善孝为先一说,而提起孝,人们自然就联系到了孝顺二字,所谓孝即为顺。家中老父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一挂就是一辈子。
我家姊妹三个,上有两而个哥哥,我排行最小,还是个女孩子。我们从小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长大,村上的小辈对长辈们的话都是奉为圣旨一般。
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加快加大,我们村也被扩入城市里,因地处一条护城河的两岸,人们自古就喜欢长年在家门口的河两岸悬挂红色的灯笼,一是为了行船方便,二是为了洗漱便利等,从此就被冠以灯笼巷之称。
在灯笼巷,每家每户都是多子多女,人丁兴旺。自古至今都被传说是这条灯笼下的护城河里的河水滋养了这一带的人们,才是他们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祖祖辈辈生养不息的。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里的文化底蕴。大家都信奉着古人传下来的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尤其是老人们对小辈的指望就是多子多福,所以家家都是大家庭。一条巷子只要深挖,几乎都是亲戚关系,只不过是近或远的区分罢了。
一辈又一辈的人都是尊听父母和长辈的话,只要能生育,家里就后代繁茂。直到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后,我们这一代只能生一个孩子,这个祖训才被遏制住而喊停。可即便是这样,还有很多没有正式工作的或大学毕业后就被父母赶出去背井离乡做超生游击队。在外地打工或在外地私企工作的生下一个又一个女孩子,直到生下男孩子为准。
3、
两个哥哥大学毕业后,为了响应父辈的祖训,在外地私企找到工作,再回来和本地女孩结婚后就到外地去生活,然后就开始了无休止的生、生、生,直到生下个儿子才为止。他们两家的女儿加起来就有七个,再加上两个儿子,总共就九个孩子,加上四个大人,总共有十三口人。过年时都要回老家陪父母过年,再加上我家三口之家,和父母两个,共有十八口人,这个年所要采购的年货和准备的东西是可想而知的。
年前一个月,我们就开始列单子准备购物了。要先储备好米面油等基本口粮,再准备年货,
这些事都是由在本地工作的我来负责,钱自然也是我这个女儿来出。好在我是我们家的老小,父母也什么事都随我,所以我有幸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当了一名老师。又嫁了一名公务员,他家条件又好,就一个独子,所以,我的工资基本上都贴给了父母家。
每年的这个时段,我们一家三口都是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就怕哪里准备不好而被父母和亲戚抱怨责怪,在大年里影响大家的心情。
可每次看着托儿带口如同逃难般回来的两个哥哥的一家人时,我就很心酸。要知道她们的大点的女儿们只能放在父母身边抚养,因为租不起大房子,也养不起。哥哥们一个人就要养着一大家子,嫂子们在家负责自己带孩子、做饭,接送大一点的孩子上下学。随着孩子们一个个慢慢长大,他们两家的负担也开始加重。
虽然国家提倡九年义务教育,但这么多张口是要吃饭的呀,穿衣都是小的穿大的穿过的旧衣服,或是捡别人家孩子穿过的旧衣服。在父母身边的全靠父母来抚养,好不容易上上户口,父母都是城市扩建时征用土地被征用的土地征用工,他们的那一点退休工资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每个月我都会给父母一些钱,逢年过节也都是靠我偷偷地贴补着,平常小毛小病也都是用我的医保卡来刷。也不知道这样何时是个头?
但当我看到父母看到他们的孙子们时,那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喜悦,还有那满是沧桑和皱纹的脸笑得像开花一样时,我就很欣慰,这之余而倍感痛心。真不知身为哥哥的两个本科毕业的大男人是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甘愿背井离乡去租房、拖着这一大堆嗷嗷待哺的子女又是如何熬过来的?也不知道他们从小学到本科是怎样接受教育的?我曾千万遍的劝过他们,生一个就好了,最多生两个就到顶。可他们哪里听得进,还说孩子很好养,女儿大了就嫁出去是别人家的人,有什么用?儿子才是自己的根,养儿才能防老等等。嫁女儿的聘礼就可以为儿子买房结婚什么的。
我问他们说,你们能给父母养老吗?这么多女儿放在家里只能增加父母的负担。
他们却说,就是父母要我们养孙子的。还说所谓的孝就是顺着父母的意才对。
我气愤地说,可你们没发现父母在一天天苍老下去吗?
这我们也看到了,但是是父母要让她们回来给我们减轻负担,好让我们再养儿子,好在我们终于养到了儿子。你难道没看见父母每年看见他们的孙子有多高兴吗?
我无语。
摇头的同时,我只能感叹他们可真是我们灯笼巷祖宗的根啊。真不明白国家培养了他们几十年,白花了银子不说,还给国家带来了多少贫困人口,有的可能还是社会的危害因素。这么多年的正轨教育再加上高等教育,还抵不上传统观念的渗透,这观念看来是深入到他们骨子里去了……
4、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哥哥的女儿们一个个终于长大,九年义务教育后,不管学习好坏,她们的爸爸妈妈都不让她们再上学,而是让她们在家带弟弟妹妹,到了十八岁就出去打工赚钱。两个大的才二十岁就结婚嫁人,要了一大笔彩礼后,她们从此远离家乡,很少再回家来。
有一年回来后,父亲和哥哥们要他们早生二胎,她们刚开始还笑着敷衍,到后来火冒的和她们的父母说着说着就争执了起来,并表示决不生二胎。为此,年没过完就回了自己的家。
我很理解她们,作为一个女人,她们从小要学会看父母和长辈的脸色,要远离父母被家人歧视,有的还遭遇冷暴力,还不能像一个正常孩子一样享有该享有的父母的爱、关心和生活待遇,以及心灵的慰籍等,她们该是多么的失望和伤感,她们都有些自卑情绪,她们没有学坏就已经算是万幸了。
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也开始改变。如今不是多子多福,而是多子多烦恼。儿子结婚要买房,还要聘礼;要办酒,还有体面;为父为母的不脱层皮、被压弯了腰才怪呢?
看着两个哥哥比实际年龄苍老很多的面容,看着父母逐渐老去却又卸不下的肩头重担,看着几个外甥女懂事地上完初中就辍学在家带弟妹的情景,我真希望自己那天能中大奖,这样就能帮助两个在外漂泊的哥哥一家人回到自己的老家,让他们的女儿们都能如愿的继续上学,嫁一个自己喜欢而不是只要能给出高彩礼的男生,让父母安心的颐养晚年。可买了这么多年彩票,都没能中大奖,只是中了几回小奖。一切还皆不能如我愿的继续按着自己的轨道前行着……
5、
劈里啪啦……噼里啪啦…… 过年了……
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在鞭炮声中欢腾雀跃,大人们放下劳作了一年的躯体和操劳的心,老人们望着和和乐乐的大家庭,看到自己膝下子孙绕膝、后继有人——孙子,幸福满足的咧开没有了牙齿的嘴甜甜地笑了。
——这就是我们的家,一个让我们牵挂又心疼的家和一大家人。
这年,灯笼巷的红灯笼特别的亮,春天也来得比以往早,河两岸已泛绿的垂柳依依荡荡,这红红绿绿闪映着河中心划船的江南女子的美妙身姿,也把她哼唱出的悠扬抒情曲子传往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