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我已经在写作的路上走了三十年了。
三十年前开始写作,有一个简单粗暴的理由:为了稿费。
单位上有一份自办的内部报纸,有一天听一位老同事说发了二十块钱的稿费,手里正好有一张报纸,我仔细阅读了四版副刊上的散文和诗歌,觉得自己也能写出同等质量的文章,就在单位找了半本稿纸开始写,第二天骑着自行车自己送到报社。
半个月后,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心情激动,更期盼着稿费。
拿到五元钱稿费后,高兴地不知道怎么花,就到湖边一家书报亭买了一本《基督山伯爵》,不是因为想读,而是因为这本小说最厚,性价比最高。
那家位于湖边的书报亭生意火爆的程度,我后来再没有见过。每次路过的时候,都有几十人围着买书。
那个年代,读书的人多,写作的人也多。
与报社编辑熟悉了之后,写了稿件就自己交到编辑部去,顺便和编辑交流读书写作体会。当时报社有三位编辑,每位编辑的案头都会有一摞厚厚的稿件。
拿着编辑用红笔圈圈点点修改过的稿件,我会认认真真地看编辑是如何修改的,从中学到了最基本的写作常识,也开始理解每个人对文字有不一样的喜好,有人喜欢言简意赅,有人喜欢豪情万丈;有人喜欢简单直白,也有人喜欢炳炳烺烺。
文章越写越多,开始往外投稿,后来竟然在《中国妇女报》和《家庭之友》等报刊发表了散文和小说。
写作,开始成为人生的底气。
凭借着在报刊发表的文章,自己应聘到《德州日报》做记者编辑工作,全面系统地学习了采编知识。再回到企业后,就从技术人员转行做起了新闻宣传工作。
这其间,为了更好地工作,自学了一个新闻学本科。那个时候孩子小,学习用“头悬梁锥刺股”来形容一点儿不为过。每天晚上为了看完学习计划之内的书,困了之后,站着看,也要看完才去睡觉。
事实说明,专业理论学习对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稿费开始的写作,后来成为爱好,再后来成为事业,直至成为终生追求的乐业。
有一天,把作品分类整理后,惊喜地发现自己写到了一百万字,想出一本书,联系出版社后,编辑给出的建议是把作品分类,要么出一本散文集,要么出一本新闻作品集,不能混在一起。
手心手背都是肉,纠结了一段时间后,我决定出一本散文集。整理好交给出版社,被费用吓倒,出书计划暂时搁浅。
过了几年,写作字数突飞猛进,竟然写到了两百多万字。写作三百万字的时候,我下决心出一本关于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书,开始把讲课资料整理成文章,2021年7月《新闻力》出版。
同一年,消息、通讯、散文、小说等作品的写作字数达到了四百万字。
同时,关于写作的感受也积累了几箩筐,一箩筐一箩筐的摆在那里,需要我经常翻一翻晾一晾,有时候翻出其中一条时,自己也感觉挺新奇的:哦,原来我还会这么想。
写得多了,讲课讲多了,与人讨论得多了,我的总结是:与其说是写作,不如说是学习,或者说是一边写作一边学习。
要想长久地写作,是离不开读书和学习的,写得越多,需要的读书时间和学习时间越长。
现在分享写作经验的人很多,经常刷到讲写作知识的直播和视频。写作没有百万字以上的积累,谈不上总结经验。即使有了百万字的积累,也不一定能总结出经验。
我之所以总结出经验,是因为在后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一边写一边教别人写的缘故。
写作三十年后,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写作,需要交流,需要学习,需要启发。
来知识星球《巨风写作训练营》,每一篇文章都是独立观点,每一个观点都会有一个独特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