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一个伟大企业和一个成功领袖的成长,和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成熟、生活哲学和人生智慧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内核规律和普遍真理。
作为一个通信人,很容易被华为、思科、IBM、任正非、比尔·盖茨、乔布斯等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所吸引,最近读到《任正非传》这本书,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谈起华为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历程,也描绘了很多关键时刻、逆风局面任正非的蹒跚步履和艰苦突围,很受感触和启发,限于书本体量和阅读进度,今天仅就华为发展过程中的质量观,聊以文笔,与大家交流。
众所周知,华为始终坚持生产周期和产品质量的平衡,始终坚持产品质量的生命线地位,但对于华为而言,质量具体意味着什么呢?
在我看来,华为价值体系里的质量,可以从3个数字体现,分别是“0”、“20%”和“2000万”,相信了解这3个数字对我们个人和单位的发展会有所思考。
第一,质量是“0”的缺陷,这里不单是指产品质量的“0缺陷”,而是工作责任心的“0缺陷”,任正非做过明确说明,“什么叫零缺陷?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要做到每个人都不给下游泼脏水,把上游过来的脏水净化好。”短短一句,却体现出一个团队建设的高质量状态,这体现出一个团队的配合、奉献、牺牲和大局观,说起来远比做出来容易,人、事、物、钱等等的大大小小、方方面面,个人到部门、部门到公司、公司到集团,环环衔接在一起。做的不好的单位,上游给下游泼脏水,下游给下下游还泼脏水,下下游没办法,成了一潭死水。一级做好一级的事儿,落实好上级、管理好本级、赋能好下级,这应该是一个单位良性循环的一个状态。从个人角度说,我觉得是一种在职责明确的情况下,问题在自己手上归零的意识,这个80%得看个人情况,和态度、能力、平衡等等都有关系,20%得看单位风气,而且这20%能一定程度牵引80%。从任正非身上,能看出对单位建设质量的“0缺陷”追求,而且证明产品的“0缺陷”一定离不开单位建设质量的“0缺陷”。
第二,质量是“20%”的改进率,无论是产品还是工作,“质量本位”的意识已经逐步为全体华为人所认同,华为也逐渐成为业界的标杆,尽管如此,任正非还是强制性地要求华为要以每年以20%的改进率促进产品质量的改进和优化,以培养追求极致的精神。自古以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在90和00年代,我国通信行业市场正处在大变局、大发展的时候,中兴、华为、大唐、巨龙纷纷崛起,短短十年左右,有的持续辉煌、蒸蒸日上,有的腐化沉落、一蹶不振。华为站在新的辉煌起点时,没有像大唐和巨龙一样,沉溺于某一产品、某一型号的市场占有率和年度财务报表,偏安一隅,自足常乐,而是以追求极致的态度,不断注入活力,在完善制度和构建文化上,都是一个口号,“将质量进行到底”!很快,华为的“质量”革命,取得大获全胜,仅2015年,华为就将上年近4000亿元利润中的600亿作为研发费用,投入比例超过了15%,是同年的苹果公司的4倍还多!这充分说明高质量不是一个发展的一个节点,而是整个发展的状态。
第三,质量是“2000万”的损失,质量最终的评价权利在于用户,没有服务对象的认可,质量就没有意义。任正非对于用户的忠诚,支撑起值得信赖的整个华为品牌。有这个故事,2016年一辆满载华为手机的货车遭遇起火,导致货柜里的手机遭到长时间高温烘烤,经过检测98%的手机系统运行稳定,可以正常使用,如果投放到市场上不影响销售,2000多万也不会打水漂,但是任正非没有被重大的损失所动摇,坚持将这2000多万的手机全部碾成碎片,坚持不让有问题隐患的产品呈现在服务对象面前,这种没有“变通”的态度,是华为一直以赢得客户信任为导向的缩影。在这个以服务为主要推动的时代,且不说体制内外,至少在通信领域,没有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能力、没有对用户高度忠诚的态度,就没有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就没有适应发展潮流的“车票”。得到服务对象认可的质量,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标准。
诚如华为的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所言:“28年来,华为一再强调要有战略耐性,要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把质量做好。要像长跑一样,坚持在注重质量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华为视质量为企业的自尊和生命,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构筑了华为今天的成功。”从此可见,我们单位的发展图强,个人的价值实现,都离不开以负责、改善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