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地都是六便士,希望你能够抬头看见月亮。
01.
许久不更新。
但读书的事,一直不会停下来,已经成了一个习惯。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喜爱的事是不需要用坚持来形容的。
其实有很多素材可以写,也列出了很多标题。
在其中选了今天的这本书。
田维的《花田半亩》。
这本书是将近10多年前读的了。
彼时还是一个高中生,有点文艺青年的做作,喜爱那种显得明媚而忧伤的事物。
平时也没什么其他的爱好,那段时间也读了不少在老师、家长眼中属于课外的闲书。
现在想来,其实还是很感谢那段时光,在很多年以后,依然会影响着自己。
那些读过的书,走过的弯路,终究还是会帮助你撑过一段泥泞的时光。
02.
时间久远,久远到我只是依稀记得这本书的封面,是我所喜爱的蓝色。
内容已经被时间消磨掉,或许也是揉入骨子里。
于是我不得不去百度一下: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一个美丽女孩最后的生命独舞!
这本书收录了田维的画作、摄影和诗文手迹。
能让你渐渐体会出在对日常生活细致描写的背后浅淡地流露出她略带忧伤的无可奈何,也感受得到她眼泪中浸润的笑意……
尽管这本书已是10多年前读过的,但是当我在脑海里搜索书籍素材的时候,在众多书目中首先选中的就是这本书。
或许是因为这本书略显诗意的书名:取意于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又或许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我已经不记得其中写了什么,但是这本书在潜移默化中已然揉入骨子里,再也拿不掉。
就像我在微信读书里看到的点评:
或许这也就是我无法遗忘这本书的缘由。
就是突然想起这个女孩,想起了这本书。
然后,想要写下点什么。
03.
搜索和这本书有关的内容的此刻,我也在重温这这本书。
这本书很忧伤,但田维的文字却让你感到明媚而温暖。
书里有一个很美好的摘句:万物美好,我在中央。
著名作家梁晓声评价说:“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
田维就是这样的人。
试想一下,如果换作是你,当被病魔肆虐,你的生活、你笔下的文字会是什么样呢?
未可知。
但田维却更加热爱生活,她以温暖而治愈的笔触,记录下一些细碎的日常,有美好的过去回忆,有深夜睡不着偶发的感想,也有在街边的见闻感受……
她曾经说:我不过偶尔地疼痛着,在疼痛过去之后,还会得到一点点幸福和轻松,让我明白没有疼痛的日子,是多么晴朗,疼痛简直成了我幸福的调味。
或许正是因为经历过疼痛,才更加渴望幸福,也更容易感知幸福。
04.
我是一个总能从文字中找到力量的人,这也许归因于经常读书与写作的关系。
也一直相信文字自有其温度和重量,帮助我渡过某段泥泞的人生阶段。
少年曾渴望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却发现生活充斥着工作与琐碎平凡,终归于平淡与简单。
经历时间的打磨,才懂得自己的平凡,却又不是平庸。
也逐渐接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过得比你好,也总有人在经历着你无法想象的苦难。
如田维。
她也会为自己难过,她在照片里刻意甜美,但她从不逃避现实。
她在日记里写:如果可以,只让我的右眼流泪吧。另一只眼,让它拥有明媚与微笑。
而我们很多人,相比之下明明更加幸运,两只眼却都看不见明媚和微笑。
读完这本书,也许你就会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珍惜生命、珍惜每一个瞬间,明白生活就在你熟视无睹的瞬间。
如果说我想要感谢她什么,那大概就是她所留下的温暖的文字,在1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够给迷路的人一丝慰藉,从她身上找到生活下去的力量。
人生存在世间,便是一条有去无回的不归路,何不潇洒走过一程,顺便留下点什么,照亮黑暗中寻找的人。
就像田维说的:
“别为我忧伤,没有什么比你的忧伤,更令我疼痛,我会好好的,去坚强。生命中,我们接到不同的剧本,有的平淡,有的浓烈,有的是笑,有的是泪。不管怎样,我总要演好,直至落幕。能与你同台,是我的幸福,我们一定要微笑。”
作者 / 旅读君
编辑/旅读君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