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未来宝宝,你好,我是你的未来粑粑:520-1|陈水,见字如面,每周一封信,这是粑粑给你写的第22封信。
上一封信,粑粑跟你分享了《穷爸爸富爸爸》的上半部分,讲到了罗伯特的穷爸爸和富爸爸在金钱观和价值观上的不同,讲到了财商的重要性。那这封信,粑粑跟你再分享一下这本书的下半部分:如何提高财商?罗伯特的富爸爸给他说了啥呢?总结起来有两条。
第一条:富人是不会为钱工作的。
意思就是,富人不会为了一点点小钱就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力,那是穷人做的事情,富人都是把精力关注在自己的事业上,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哪怕是工作,那也只是暂时的,也可以说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快乐工作,而不会为了眼前的生存问题着急把自己的时间廉价卖出去。
富爸爸给罗伯特讲了一个老鼠赛跑的故事:一只老鼠在圆形的木笼子快速奔跑,看上去非常努力,实际上在原地打转。
大多数人就像这只老鼠,从小被告诉,要好好学习,毕业才能找到工作,于是他们就想一只老鼠在一个笼子里一直跑一样,如愿以偿地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宝宝,他们可能有着不错的收入,但是工资也就够付房费和共子女上学。
为了改善生活,他们更加努力工作,升职加薪了,但其他开支也跟着上升,交更多的税,有更多的开销,刷更多的信用卡,欠更多的债,于是又更加努力做工作,他们看上去跟老鼠很想,原地打转。
而要克服这种老鼠赛跑的陷阱,首先要学会直面自己的恐惧和欲望,做到心里不害怕,不为小钱所动心。因为如果恐惧,害怕支付不起账单,害怕被解雇,害怕没有足够的钱,害怕重新开始,就很容易沦为钱的奴隶。为了消灭这种恐惧,通常就会很廉价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实际上很多人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所干的活。
富爸爸还会对罗伯特进行一些训练:一开始,每小时给1美分,让他们干活,他们很开心,过一段时间,富爸爸问:你们赚每小时1美元的工资也可以,但是这样就学不到真正的技能,就不能赚更多的钱;但是想学技能,那就要白干活,不给钱。罗伯特他们选择了学技能,因为他们想要自己开一家漫画书店,于是他们从销售可乐开始学起了。
然后,富爸爸又来诱惑他们,说隔壁邻居的草地需要修整,每小时1美元,问他们愿意去吗?罗伯特他们没吱声,2美元呢?还是不吱声;最后上升到5美元,罗伯特忍不住说了:我们还是想开漫画书店。他们抵制住了诱惑。
从那以后,不管别人给他开多少钱的工资,罗伯特都之关系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从这个工作中能不能学到自己需要的技能。学习、成长成为了工作的主要动力,这就与很多由恐惧和欲望驱动的人的选择就不一样了。
这是富爸爸交给罗伯特的第一件事:时刻为自己的成长奔跑,不要想那只困在笼子里的老鼠一样奔跑。
第二条:学会区分资产和负债的区别
其实很多人否分不清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比如拥有一辆车,有人可能觉得会是资产,但其实不是,车是负债,因为养护它要源源不断的费用。当然,如果把车当成赚钱的工具,那就可以产生资产。
这是富爸爸告诉罗伯特唯一的一条理财准则:搞清楚资产和负债的区别,并不断地买入资产。
很多人赚的多花的也多,他们大量买入负债,最后把自己的经济拖垮。好比一个人中了彩票,得到一笔意外之财,可能刚开始过得特别潇洒,但如果这个人头脑中是这种只消费不投资的模式,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打回原形,而且他掌握的钱越多,他头脑中的这种模式就会被浮现的越明显。
这是典型的穷人思维,这种思维习惯的人不管他赚多少钱,本质上都是穷人。
那富人会怎么做呢?他们绝不会用本来购买资产的钱去买负债,如果他们想要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想要购买一些奢侈品,就会用资产赚来的钱去购买,就是说,他们会不惜一切努力,先把钱生钱的这种模式搭建起来,然后再考虑消费。
富人会把每一块钱当做自己的小兵,就想搭建一个自己的军队一样,让他们时时刻刻为自己赚钱,自己去攻城略地,穷人则忍受不了这个搭建的过程,克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有多少花多少,这就是根本的区别。
区分负债和资产,克制消费冲动,先把自己的资产堆积到能自己生出钱来,这是富爸爸告诉罗伯特的正确的理财方法。
好了,粑粑现在把整本书都讲完了,总结一下就是:养成正确的金钱观,不断购买资产,减少负债,想办法让钱生钱,就能尽早实现财务自由,时间自由。
粑粑猜测,这两封信,你可能会看得有点懵,因为很多你可能看不懂,理解不了,但是没关系,粑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就是这个这本书的作者不仅写了这本书,还相应地发明了一个游戏--《现金流游戏》。
游戏你一定会有兴趣吧,未来你长大一些,我们就可以一家人一起玩这个《现金流游戏》,到时候,你就会对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边玩边学,给你涨知识。
期待和未来宝宝一起玩《现金流游戏》的那一天。
全宇宙最爱你的超级粑粑:陈水
2019年6月22日
1年52周,10年组成“520”。1周1篇育儿记录,10年之后,记录替我说出“我~爱~你”!
【520亲子成长迹】,一个关注家庭成长的社群,小班制精致群,52人报团儿成班,互为字友,彼此见证成长之路。
孩子有你的陪伴,你有我们的陪伴,加入520,十年之后,我们依然“见字如面”!
我是【520亲子成长迹】发起人,一个持续记录者,如果你也在做记录,也想让家庭的成长有迹可循,欢迎点击链接或扫码加入520,我们一起相伴走拾年。
链接:【520亲子成长迹】(点击查看520社群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