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第37期书香澜梦“牢”专题活动。
记得那是某个周末的午后,雨洁独自一人在家。午休醒来,她慵懒地半躺在沙发上随心所欲地刷着视频。
忽然,一条申请加好友的信息跳了出来,雨洁定睛一看,申请人叫“嘉丽”。略一沉吟一会儿,雨洁想起了二十多年前读师范时的密友嘉丽。
难道真是那位昔日无话不谈的好友?甭管了,先加了好友再说吧。一番聊天之后,竟然真是昔日的那位好友嘉丽。不知道她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兜兜转转,又打听了多少人,才终于得知雨洁的联系号码。
晚上,通过视频聊天,雨洁了解到嘉丽这些年的大致情况。
原来,二十多年前,师范毕业之后,嘉丽不愿意像同学们那样,做一名体制内的教师,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一眼看透一辈子。天性崇尚自由的她,勇于打破思想的牢笼,积极参加了社会自考,边打零工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然后顺利拿到了北师大中文本科文凭。
此后,她跟几个朋友一起,满怀憧憬地去北京闯荡打拼,后来入职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互联网公司。因为业务能力突出,她被派到该公司在深圳设立的分公司,干的依然是之前她比较擅长的文秘类工作,几年积累下来,她也分到了公司的一些股份,很快在深圳买房成家,也有了孩子。
最近几年,互联网公司不太景气,开始大规模裁员,嘉丽凭着在职场多年摸爬滚打练就的职业敏感,很快就主动提出了辞职。像她这种四十多岁的普通员工,又不是什么紧缺的高精尖人才,在这种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公司,被辞掉是早晚的事。
辞职后的嘉丽,想干心理咨询师这一行,报名参加了费用昂贵的培训班,每天的课程安排得很紧。家务活还有带孩子,全靠老公和婆婆张罗;再加上嘉丽辞职后,没有多少钱补贴家用,家庭矛盾也一天天升级,变得仿佛不可调和,于是离了婚。孩子由老公抚养,她每个月按时出抚养费。
这样一来,嘉丽从此一心钻研心理咨询这一行,有空闲时间,就约三五好友出去举杯畅饮,把酒言欢。或者几个人一起出去旅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不一样的风景。没有了婚姻生活的鸡飞狗跳,一地鸡毛,嘉丽从此浑身轻松,心情也一天天好起来,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也顺利拿到。
聊到这里,嘉丽问雨洁:“啥时候来深圳玩几天?”那时候,适逢疫情还没结束,雨洁借故推脱。嘉丽后来改口说:“那就写信吧,说说这些年你经历的那些事儿。还记得你之前写字很漂亮,我最欣赏你的字了,那么潇洒脱俗,颇有几分男子汉的气概。”
雨洁不好再推辞了,于是开始酝酿写信。写什么呢?她陷入了沉思,开始回溯这些年的漫漫时光。
师范毕业后,雨洁很快结婚成家。老公是当地医院的一名医生,孩子目前也顺利考研上岸。而她呢,一直待在家乡的县城教书,每月拿着还说得过去的薪水。不过,仅凭那点工资,想要出去旅游的话,估计逛几天就很快花光了。所以,出去旅游是少之又少的。
这样一来,雨洁就感到自己,仿佛嵌在县城这个牢笼里似的,难以动弹。时间长了,人就变成了长在这所牢笼的一株植物,更加无法自拔。不仅仅是身体被禁锢在这里,人的思想、认知也仿佛被围困在这里。
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离开县城这个舒适区,离开教师这个行业,自己该何去何从。
她把心里的困惑向嘉丽和盘托出。没想到嘉丽回信安慰她说:“你没有必要离开家乡的县城,离开教师这一行呀。你还剩几年就退休了,何苦像我一样折腾呢!你只看到我北京深圳满世界地到处飘,表面上春风得意风光无限,其中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你只是不了解具体情况罢了。”
“再说,你已经工作大半辈子,大半生的积蓄够你花的了,你目前唯一要做的就是善待自己,每天开开心心的,把日子过好,把老公和孩子照顾好。记住,一定要活出你自己。否则,你自己都不爱自己,还会有谁来爱你呢?!”
看完嘉丽的来信,雨洁没说什么。
不过现在,她也想通了,既然只能一辈子待在县城这个地方,那么就认命吧。不过,可以通过看书学习,知道这个世界的辽阔与深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对人的禁锢,从而打破思想牢笼,提升思维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