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人口城镇化的大趋势,许多乡镇学校生源逐渐萎缩。江北实验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逐年减少,小班额现象日益明显,针对这一现象,我将研修方案确定为“学生核心素养与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研学共同体建设”,引领教师努力探索小班化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加强理论研究 开启小班化教育研究与实践。
小班额并不等于小班化,什么是小班化教育,如何在小班化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带领教师们展开了学习,并为全体教师做了一次专题讲座《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班化教育》。就新时期如何通过小班化教育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以及如何实施小班化教学,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班级文化环境的营造、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解读,带动教师积极投入到小班化的研究与实践中。
二、深化教学改革 让小班化教育研究走向深入
我校将课堂教学作为小班化教育的主阵地,转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促进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我校先后开展了小班化教学论坛、课堂教学研讨课等系列活动。
三、打造研学共同体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围绕“如何在小班化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题,以学科为单位,成立研学共同体,先后开展了“小班化背景下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团队研课活动和“小班化背景下学生口语交际素养的培养”语文学科团队研课等系列教研活动,在主题教研中打造研学共同体。
11月21日, 我校以语文口语交际课为载体,开展了“小班化背景下学生口语交际素养的培养”语文学科团队研课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阶段:
授课阶段:授课内容为三年级口语交际课《转达通知》。张静老师以“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为关注点,立足学生生活遴选交际话题,由简单的文字通知到稍复杂的文字通知,再到口头通知,逐步引导学生从“不会说到会说”,从“说不好到说得好”,从 “说不准确到说准确”,体现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梯级发展过程。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情境创设。张老师模拟各种现实情境为学生创设表演场景,例如,转述红领巾广播站的通知、向家长传达村委会的通知等等,并通过现场连线、手机投屏等方式,与家长进行实时互动。这种巧妙的“角色扮演”的使学生真实地进入了自己所扮演的“交际角色”,思“角色”所思,想“角色”所想,说“角色”所说,在这种过程中,学生的倾听、表达、思维能力和应对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与发展。另外,张静老师的这节口语交际课不拘泥与教材,拓宽教学思路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张静老师的课能够根据当下人们实际的口语交际方式,因地制宜,在课堂上加入现代化的元素,现场与家长进行视频对话,拓宽的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口语交际训练更加实用化。另外,通过手机投屏,作为案例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清晰地看见,也是技术上也是向前迈出一步。总之,这节课能够是力求巧妙的设计一些场景,为学生提供一些熟悉的话题,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互相倾听、表达的过程实现了口语交际,从而达到的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研课阶段 : 立足“小班化背景下学生口语交际素养的培养”这一主题,从话题的选择、情境的创设、交际时的互动、教师评价与导向等方面阐述观点,深度剖析,实现了教学思想的再度升华。通过研讨,达成共识:1.在口语交际课上,既要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又要有生生之间的互动,要让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交流、互动,因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不仅要有个体发展的深度,更要有群体发展的广度。2.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应局限于口语交际课,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交际的资源,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无处不在”。3.立足小班化教学优势,最大限度地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需要。班级中,每一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尽管他们在某一段时间内能力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但,只要教师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细致的引领,他们一定会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教研不能停止,思考方能前行。我们将努力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班化教育,带领教师在研学共同体中不断成长,让教育的阳光最大限度地洒到每一个孩子身上,最终实现江北实验学校师生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