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根须|扎根在地上的房屋

读周齐林老师发表在《十月》2023年第四期的散文《大地的根须》有感。

文章第一小节讲述作者自己在外买房的困窘。第二小节在继续自己的故事线时,交代老徐的故事,与“我”不同的是,“他是上一辈漂泊者的缩影”,在异乡漂泊几十年后,带着伤病回到熟悉又陌生的故乡。第三小节,视角从“我”这儿转移到父亲身上,并自然引出兰娇婶的跋扈,用她的得意反衬父亲的卑微。第四小节,讲述父亲的房子情结和相关经历。第五小节,用表哥的事例呈现父亲的期望。第六小节,结合堂哥的例子,讲述父亲的孤寂,进一步呈现父亲的殷切期盼。第七小节,主题为,人到暮年时,房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作者祖母患病前后的对比尤为刺痛。最后一节,祖母的悲惨遭遇进一步加剧,而后以母亲打开心结为转折点,迎来相对温馨的结尾。父亲将祖母接入老屋,母子二人相扶而走的画面感人至深。

作者以房屋为线索,用三代人交织的命运呈现出一个时代的复杂面容。最后点题的部分深刻而生动——“一栋栋矗立在村庄的房子,仿佛一棵棵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树。一栋百年老屋仿佛一棵古树矗立在大地上,它的藤蔓手指般紧紧抓住地面,它的根须深深扎进大地深处,与土地融为一体。血脉深处的情感仿佛汁液般在树的躯干里里奔腾不息,它温暖了乡村一栋栋冰凉空荡的房子,让大地的根须愈加根深蒂固起来。”这些观点贯穿全文,并且有很多伴随着叙述、描述而来的思考,使得文章通篇耐读,意味深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