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学校组织去野外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野营,每几个人一组,按照学校要求完成不同课题的研究设计。
最后的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回来之后,我写了一篇反馈,重新审视自己在这次teamwork中所起的作用。
然后,我发现一个问题,多数时候,我对于别人表达出来的意见,总是一种妥协的态度。相反却从未真正向别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即便很多时候我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却也没有尝试着说服别人。
毕竟我就是这样的性格,不擅长说服别人嘛。
我这么对自己说。
然后这个答案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因为我发现我在给自己找借口。
于是,通过对这次团队合作的思考,我开始认真反省自己在人际交往的时候的状态。
我一直都认为自己的“人缘不错”。之前有人这么评价我,说我“性格随和”,我还觉得这样的评价算是褒义。
可是这次野营之后,我第一次意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所谓的“性格随和”其实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弊病。
那就是,大多时候,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一种所谓的,“随和”的人,总是会不知不觉将自己放在“妥协”的那一方。我个人来讲,有时候是没主意,有时候则是有怕麻烦,逃避做决定的嫌疑。
几个人一起吃饭,问去哪儿吃,总是说说“你们说了算”,最后跟着别人吃了不喜欢吃的东西,还白白浪费了钱。
在团队合作中,说“你们分吧我都行”,最后被分配到最麻烦的任务,或者是不擅长的领域,却也没资格抱怨什么——你自己说都行的嘛。
很不幸,我似乎就属于这样一种人。
说实话,如果因为这种事被说“性格随和”,真得不怎么开心。
毕竟生活中,诸如此类过于顺从他人,却忽略自身的做法,就是愚蠢了。
我的朋友S。
性格非常好,认识她几年,我几乎没怎么见过她生气的样子。很多朋友对她的评价也都是“人超级好说话”一类。
可是几个人一起出去玩或者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去问她的意见。因为每次问她的时候,她都只是说,“随便啊”,“都很好”之类的话。久而久之,大家也就都不问她了。我记得有一次,大家一起做什么的时候,有人说:“对了,还没问S呢。”立刻有人回答说:“S啊,肯定什么都行啦。对吧?”
当时我看到S突然在一旁也讪讪地笑,笑容中竟然有几分无奈的意味。
你看,其实性格“随和”是好事,不是缺点,可是这种性格却不知不觉让人吃亏。
后来S很苦恼地向我求助,说有时候觉得可能因为自己的性格,很没有存在感,然后问该怎么办才好。
我说,什么随和啊,你可能就是委屈自己委屈习惯了。
有时候啊,所谓的“性格很随和”,其实就是习惯了向他人妥协的美化说法而已。你觉得自己似乎很大度,很包容,可是很多时候,别人未必真得需要这种“大度”和“包容”。随和是不固执己见,却不意味着你要为了别人放弃表达自己见解的权利。
如果你总是说一些无效的建议和意见,也不适当适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怎么能期望别人会真得把你当回事儿呢?
因为即便中性回答会帮我们避免很多麻烦,可是同时也会让我们失去了一种可以被人重视,让自己成为“值得倾听”的那类人的“魄力”。
我也因此开始想,也许,生活中,比起得到别人一句口头上听上去不褒不贬的评价,我们可能更需要的,其实就是这种让你看上去不那么随和的“魄力”。
聊聊朋友G。
她给我的最深的印象就是她很坦率的性格。
她会坦率地表达出自己的喜欢和不喜欢,一开始我的确不习惯她的直爽,说实话,我觉得这种性格并不算是可以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的性格。
可是后来,我开始非常羡慕她的直爽。
她就是有那么一种“魄力”,可以让人记住她的话,很一针见血,也很有见地。她敢说,也会说。
有一次她和我说,你知道吗,我和你说话很累。
我很吃惊。问她问什么。她说,就比如说吧,当我问你我做得这道菜好不好吃的时候,你就说出来最真实的感受就好了,好吃就是好吃,不好吃就是不好吃啊,你总是说“还行”,谁知道“还行”是怎么回事?是好吃还是不好吃?
我说,这是你做的饭啊,我如果说直接说不好吃你多受打击啊。
她说,你说了我才能改啊,我才可以进步啊,你总是说“还行”,这让我觉得问你的意见一点用都没有。
我一想,的确有道理。虽说模凌两可的回答的确可能会让人觉得“性格随和”“不挑剔”什么的,可是这一切都建立在‘我自己的确是这么想的’前提上,为了取悦他人而妥协自己,如果这样做只是为了给别人留下一种“没有什么尖锐棱角”的随和性格的印象,那大概是最不值得的做法了。
因为与此同时,我们失去了更珍贵的,可以表达自身看法,甚至是自身特质的机会。
有一点我觉得很可怕的是,“随和”,轻易就会流于“无主见”。
我记得小时候父母教导我,说得最经常地一句话,就是“女孩子要有主见”,可是不知不觉,这句话就一直在念念不忘中,被遗忘在了看上去无害的“随和”的性格里。
我的朋友F,平时很内向,也不怎么喜欢表达自己。一次小组合作,在一次和导师交流中,他说了自己的一个想法,得到老师的高度肯定之后,其他组员们都表现得很惊讶。后来再讨论什么,就开始有人主动问他看法了。
在人群中,没有特质的人很轻易就会被人忽略。很多时候我们的的确确需要这样一种“存在感”,来证明我们自身的价值,或者说,让别人看到我们自身的价值。
没有人会真得特地去通过你的行为举止去理解你的想法,尝试看穿你沉默的面孔下的思想的深度;这个世界这么单纯,大家都只会听听得到的东西——虽然肤浅,可是真的存在这样一种看上去像是规则的东西。
也正因为此,很多时候,我们是不得不要将一些关于自身底线的,自身原则的东西适当地表达出来给别人看,在头脑里,如果将想法藏一半露一半,说一点留一点,我想,这大概也是我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也是为自己树立尊严的方式吧。
其实,真正的“随和”,是在让自己身心舒畅的基础上,顺带让别人也舒畅的一种很有韧性的性格。而不是特意屈尊去为了适应别人而委屈自己。
毕竟我们都不是那种深得中庸之道的,能够左右逢源的社交高人。
更多的时候,往往是我们既委屈了自己,别人也不领情。
既然如此,以后再做决定的时候,还是别那么“随和”了,说出自己的看法,“存在感”什么的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别顺从了别人,委屈了自己。
毕竟,亲爱的,这世界上你能讨好的,只有你自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