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麟囊》是程砚秋先生的代表作,讲的是富家女薛湘灵与贫女赵守贞同日出嫁,因雨同避春秋亭。赵守贞感世态炎凉而恸,薛湘灵仗义以“锁麟囊”相赠。后来登州发大水,薛湘灵落魄于莱州在卢家做佣,无意窥见锁麟囊,原来卢夫人是当年的赵守贞,知湘灵为赠囊之人,敬如上宾,并帮助其寻找其家人,终一家团聚。该剧的编排、唱腔优美,早为戏迷们所熟知。
对于程派唱腔的美,有人曾说比作是浅吟低唱欲诉还休的李后主词,是精雕细琢千磨百炼的“美声唱法”,是卓尔不群的傲雪寒梅。记得当初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谈到自己被程派所迷的缘由,说是一次放学时途经一小胡同,当时是日暮时分,又加上阴雨边绵,听到从一户牖中依稀传来程氏的“没来由遭刑宪------良善家为什么遭此天遣”(《窦娥冤》),如泣如诉。声音在“遭此”时顿然凝聚,又随着鼓师如炮响钟鸣般的楗子落定,唱腔竟带着满腔怨恨又冲顶而立。他说当时眼泪就出来了。从此,便不可收拾地迷上了程腔。
当时读到这篇文章心中颇有些疑惑,心想不就一句唱腔而已,难不成就有那么大的魅力?其时,我对京剧所知不多,平时虽说也常听些唱段,但大多是些老生的唱腔,对于传说中的“四大名旦”十分陌生。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收音机里听到一段唱腔,是京剧中最常见的也是最显功力的“西皮慢板”,很是幽深沉闷。事后才知道是根据胡茄十八拍编成的悲腔《文姬归汉》,那一句“见黄沙和边草一样低迷”,最后的“迷”字是长拖腔,出字节奏分毫不差,准确圆润,不透一气地带过。当时甚至有些好笑地怀疑,这么长的一句,哪儿换的气呀?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就此也迷上了程派,但自此对程派的一些剧目了如指掌倒是事实。对于程派的开创者程大师,我辈当然无缘见识,所幸的是程派门下传人甚多,早间的如王吟秋、李世济、赵荣琛等,现今活跃在舞台的程派再传弟子对于程派艺术的领悟,各有各的绝妙。我曾经有幸看过迟小秋、刘桂娟、张火丁、李佩红、李海燕“五小程旦”联袂主演的《锁麟囊》,唱腔中透出的那种凄清哀婉,那种悲怆与茫然,让人每每回想起来,就会难过,不免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