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没过完,在小孩子眼里便还是年。
过年,大家说得最多的便是吃。
回到父母亲人身边也好,独处异乡孤身一人与罢,无论那几天身在何处,总必然会有一顿较为丰富的餐食来慰藉下自己。不管刚刚过去的一年里的过得怎样,这一顿是不能委屈自己的,在吉利的日子里必要讨个好彩头,食物的丰盛代表着来年的丰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里都总溢满情怀的,无论过去与当下怎样的富足或窘迫、安闲或艰辛,都满怀着对于新的一年的希望。
年味便是食物的味道。过年的那几天里,人们的喜悦、希望、美满、和谐、富足、团圆、和美、恩爱都通过食物来表达。
所以在很多地方的传统里,春节之前一两个月便开始陆续准备了。
在我的家乡,一般立冬之后家家户户便开始做腊肉香肠了。
为什么会这么早?因为入冬之后寒冷风大且空气干燥,利于香肠腊肉的腌制;此时的农家开始农闲,时间充裕;再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正好腌制完成可静待亲人回归、宾客将至,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项重要的工作多是家里厨艺最好的人出马。选择什么样的肉、肥瘦比例几分、配料有哪些、份量多少、时间的掌控、熏制的材料......所有的工序都不容马虎的。条件好的农家甚至会自家宰杀年猪。
腊味腌制上之后,便该预备其他年货了。过年期间家里会来哪些亲戚,又要上哪些人家拜年都要掰着指头数数,以便预备好足够的糖果、干货、各类干鲜食材。
到了腊月二十四敬完灶神,一些比较耗时的传统美食便开始制作了。
在我家,二十七八,厨房里便几乎全天候的热气腾腾了,老爸穿了围裙蒸咸烧白、夹沙肉、粑粑肉、炸酥肉。鸡和鱼是大年三十的时候现做的,而上面的几道菜通常会早早准备。
那几个夜晚,我也喜欢在客厅里看着电视陪父亲到很晚。白天的各种洗切工作完成之后,蒸、炸的工序一般会放在晚饭之后。在新闻联播里各地群众采办年货的喜庆气氛中,老爸把锅烧了起来。
我最爱的是在新年渐近的那些夜晚等着它们出锅。
最先烹制的常常是酥肉,因其油炸之后水份较少,更易长时间保持味道。
喜食酥肉的地区较多,无论南北。做法应该也大致差不多,想来差别仅在于它被端上餐桌的第二次烹制吧。去皮前腿肉,肥瘦相宜,切片后裹上盐、花椒面、蛋清、淀粉调制的糊下锅油炸。炸好捞起,这就是半成品了,可以直接吃。但一般是放冰箱冷藏,过年期间配上当季的蔬菜比如洁白如玉的菜头上锅蒸或者烧汤。香酥嫩滑肥而不腻,极受老人小孩的喜爱。
年前这几晚烹制的几道菜,虽然出锅便可以吃了,但对于这个年来说,它们都只是半成品。并且受到大家一致认同的是这些菜肴往往第一次出锅的时候味道远远不如第二次加工之后。
所以在它们出锅之后,总是需要妥善保存起来,尽量保持着它们最美好的状态,在过年期间或者再次上笼蒸制或者搭配时令蔬菜。到那时候,菜里才会有了真正的“年味”。
随着第一道充满年味的菜出炉,新的一年,开始了。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