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浪潮中,面对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必须紧紧围绕党建引领这一核心,致力于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共治共享的乡镇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筑牢根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基石,必须夯实筑牢。要紧密围绕党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脉络,精心编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网络,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促使其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释放,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担当作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既要注重细节,将党支部精准嵌入网格,使服务触角延伸至家家户户;也要追求实效,推动党员干部扎根一线,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成为引领群众前行的鲜明旗帜。
精准服务契合民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基层治理应紧密贴合民心所向、民生所需,实现从“政府独奏”向“全民合唱”的转变。这要求我们主动倾听民声、汇聚民意,精准定位群众的诉求与期盼,将其转化为治理的切入点与落脚点。既要深入基层“把脉问诊”,带着问题下去,全面了解实际情况;又要善于总结提炼“对症下药”,将解决方案带回,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聚焦民生痛点难点,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家门口的服务站成为群众温馨的港湾。从细微之处入手,以小事见真情,用“小服务”撬动“大民生”,书写让人民满意的基层治理答卷。
数字赋能创新治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基层治理必须搭乘数字化快车,开启智慧治理新篇章。要善于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治理效能插上“翅膀”,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推动“信息代跑、群众无忧”,完成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的跨越。优化资源配置,构建集监测、预警、处置于一体的高效治理体系,让数据成为预防问题的“前哨”,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注重数字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在提升治理效率的同时,增添治理的温度与精度,使数字化改革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共建共治凝聚合力。基层治理绝非“孤掌难鸣”,而是需要各方力量“同频共振”。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其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搭建起协商共治的广阔平台,广泛吸纳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治理格局。推动治理重心下沉基层,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同时强化资源保障与政策支持,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与活力。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让基层治理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共同奏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妙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