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喜欢数学应该是小学四年级开始吧,自从我们的女数学老师换成了一个有朝气的年轻的男数学老师之后。那时候,我们的女数学老师可是名气很大的,基本一提起来都说她教的好,但是我却对数学不感兴趣,换成了男老师之后(老师姓谢,正巧与我母亲同姓),很多同学的家长都不是很看好这个新老师,觉得他没什么本事,但是我却觉得这个老师上课有趣,人也十分幽默风趣。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也是很喜欢这个老师,年轻有活力,很能跟同学们打成一片。这段时间里,我的数学成绩自然也是往上涨,从此小学数学就经常拿满分了,应该是老师出于喜爱吧,他说我的家长说我的数学很不错,建议我去上一个奥数培训班,一定能学的非常好。出于自己的兴趣,我也同意去上,上课时间在周日上午,就是上完课会布置作业很烦人,所以我上课听讲很认真,也积极回答问题,但是下课以后的作业总是不想写,于是就猜,总是能知道结果,但是却不会写过程,老师也总是要求我写过程。大概上了一两个学期之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没上了。之后父母总是觉得我的数学成绩很好,家里面亲戚也都知道这小子数学很好。
怀着这种自信就开始了初中生涯,有兴趣成绩自然差不了,所以在初中数学也是我引以为傲的资本。也是因数学结缘,也是因志趣相投(你也可说是臭味相投,一个初中生能有什么志趣),我结识了目前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朋友。我们经常会一起讨论数学题目,本身的兴趣加上与好友的共同爱好,数学也差不到哪里去。但是也因为以数学引以为傲,有一回,在英语课上,我拿着一份数学资料,问老师其中的一些英文简称的意思。想想当初自己做的这事也真是混账。初中三年匆匆过去,转眼就是中考,可是不幸中考数学就90来分(满分120),这可以说是五雷轰顶,以数学自负的人的数学竟到如此地步,也可以看出其它几门考的更是不行。
考完中考之后,家长听说高中与初中差距很大,一般的小孩都要上个衔接班适应适应,我一是怕父母责备,二是怕自己真的跟不上,也就同意去上了,同时还上了最不喜欢的英语的培训,显然英语的培训作用不大,另一个衔接班上三门课,数学,物理,化学,成绩都还可以,最后化学还拿了个满分(虽然这个满分是老师改错了题才得到的,但我还是没直接给老师说,倒是给家长说了),发给颁发了个优先学员的证书。当然其他两门成绩也不差,就是没到满分。再就是上高中了,上了衔接班加上本身对数学就有一种特殊的喜欢之情,还有刚开始的数学也简单,一帆风顺,自信满满,认为自己数学就是一等一的。到了高二,换了个数学老师(老师姓胡,巧了与胡典顺老师同姓),这个老师水平很高,还带数学竞赛的班(好像也就是年级排名靠前人组建的)。开始听讲还是很认真的,到了高三之后,不知道哪里来的通天自信,也许是以前在班里数学老师都很关注,现在突然来了个很强的数学的老师不太关注我,感觉到失落吧,失落了就得去想办法让他关注我。于是就选择不听讲,上课还睡觉,一段时间之后,可能老师也察觉到了,于是就点我回答问题,但自己还是一根筋,觉得气不顺,觉得老师的关注不够,觉得自己又不要关注,反正内心也是很复杂,就故意说自己不会,接连几次之后,老师也没再点我了。接下来,数学作业也不交,就连数学考试也是漫不经心,胡乱答两题,就开始神游,更有甚者考试期间与同学去操场坐着聊天(当然月考不敢如此)。当然我心里一直还是有失落感的,也是因为同班有两个数学成绩比我好的,也是因为没有得到老师的过多关注。这之后数学竞赛,没预料到自己竟然得了国家级三等奖,这也算是我这些年最高的数学成绩吧。(那段时间里,虽然我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有种优越感的,我可是随便混混就拿了国奖状的人,那可是我们班里所有竞赛科目的最好成绩,那两个成绩好的同学,其中一个做了半天拿了一个和我一样的奖,还有一个做了半天,只拿了省级的奖状,这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在大一维持了一年后就没了,但是每每看到别人炫耀数学怎么怎么好,我都有点忍不住想与他谈谈我的国奖呢)最后,高考数学就考了一百零几分(满分150)。但不论如何,我对数学的喜欢是一直没变,拿到数学题,不会像有些同学一样头疼,但是那些日子,为了斗气,竟然做了这些糊涂事。不管是对老师,对自己,对父母,都是愧对的,再者本来老师其实也是挺喜欢我的,我竟然一再任性。真是悔不该当初!
再就是上大学了,高数课,大家都说难的课,又激起了我的好胜心,加上本身对数学的喜爱,遇到的题只要做不出来,就花更多的时间去做,直到写出来为止(当然,哥德巴赫猜想我也不会解决,但是我也没一直算这个,而什么事都不干)。其实这个习惯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没有这种死磕的精神,很多事都做不成(为何发此感谢,就是因为自己太多事情没有去死磕,当然死磕的方向还是得高大上点,不能是天天想着怎么羞辱这个同学,怎么破坏那个同学的好事)。但是到了学高数下之后,繁琐的数学使我对数学的喜爱大幅减少,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学懂,就体会不到其中乐趣。这里让我想起了彭双阶老师的一句话,本来学习的过程就是难有乐趣,但是学习过程的完了之后的结果是真正让你开心的,就像做题一样,做题途中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哪里有什么乐趣,无非是你懂做出来之后的那种无与伦比的喜悦,所以这就激励着你继续绞尽脑汁的想以便能够获取做出之后的快乐。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有一些成功的创业人士会说我觉得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创业途中,而不是功成名就之后。也有些人这么讲,最幸福的时候就在我们追寻快乐的途中。创业为了什么,如果这个想不明白,你创业当然不会有动力,当然不会觉着创业有意思,也不会觉得创业途中快乐,至于为什么创业途中比创业成功后快乐,因为你创业途中你是有方向的,你想体会成功的快乐,成功之后却迷茫了,到底接下来该追求什么呢?吴敬梓曾说过“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可谓一语中的。
接下就是学习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科目,但都没有以前的那份热爱了。
再接下来就是这门数学鉴赏课了,可以这么说,这门课是我这学期听得最认真,觉得最有趣的课。前面的胡老师讲的“海盗分金问题”、“人与病狗的问题”、“数和形的巧妙结合的问题”和后半学期彭老师讲的“谷歌背后的数学”、“彩虹与数学”、“古代诗词中的数学”、“尺规画图的三不可能”等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学期的课唤醒了过去了我对数学的无尽喜爱之情,也让我重新反思了我对喜爱数学的理解。
回顾过去,整个喜欢数学的过程是,因为喜欢老师讲课而喜欢上了数学,被夸数学好更喜欢数学,然后觉得数学有趣而热爱数学,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解决难题更热爱数学,带着数学的优越感而不得不学好数学,因为老师的器重而更喜欢数学,数学一直考高分所以热爱数学,得不到老师的“特殊关照”而放下对数学的热爱(但到底放下的是数学的热爱,还是表现得是放下对数学的热爱,我也记不清了),迎难而上做了别人做不了的事而更喜欢数学,数学淡出了生活,数学鉴赏唤醒对数学的热爱,并且进行了对喜欢数学的分析。
其实喜欢这件事情本身就说不太清楚,你说一个喜欢做善事是为什么,很有可能是因为喜欢看到别人都是快快乐乐的,那为什么非要自己出钱,出力看到别人快快乐乐的呢?是因为恰有余钱,恰有余力希望能通过做善事让自己感到快乐。说来说去无非是希望自己快乐,当然这种快乐的追求是高尚的并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就是为什么做善事让你快乐,当然喜欢看到别人快乐是一个理由,但肯定不止这一个,比如你喜欢这种让别人仰视你的感觉,喜欢这种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的优越,喜欢让自己别的伟大等等等等。很难说清楚到底有多少理由,又到底谁是占多,谁是占少。但是总得有个理由吧,那么现在我喜欢数学的原因就是我喜欢这种思维的过程,喜欢解答出问题后的快乐,喜欢数学的这种纯粹、简明、确定的美,喜欢这种沉浸在数学中之后忘了种种琐事,种种纷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