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从幼小走到成年,期间会与很多人擦肩、相逢、共同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然后再散于江湖。
群体性动物,总是在遇到、经历与离别中成长。
你与我都一样,从一个圈子转入另一个圈子,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面对迥然相异的事情,与不同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人碰撞,热血怦张抑或是黯然神伤,一路高歌或者眉头紧锁。
因为碰撞,所以会有比较;因为差别,所以会有欲念。
就如同认识的一个朋友小磊,一个从遥远的小山村走出来的男生。
因为闭塞,所以落后,因为落后,所以贫穷。
上高中的时候,才第一次离开了生活了十几年的村庄,走进了陌生的城市。
说是陌生,并不是因为未曾到达,只是很多生活习惯、方式与他熟悉的完全不同。
高高的楼层,在霓虹的闪烁中诉说着城市的喧嚣。
而在他熟悉的村庄,一到天黑除了屋内的灯火,村庄就被黑暗淹没。
周围的同学一到放学节假日就用手机呼朋唤友,准备出去玩。
而在他熟悉的生活中,手机这种东西只是大人才能拥有的,没有哪个家庭会为一个还在读中学的孩子去买一部手机,哪怕是他以优异的成绩走出了村庄,成为了村里的骄傲。
直到上了大学,工作了,他依旧能够看到自己与其他很多人的区别。
比如,一边是同学衣着光鲜的父母周末回到学校看他们,另外一边是自己的父母还在朝阳与夕照中田间劳作的身影。
年轻的同事会在生日当天点上一大桌丰盛的晚餐,在烛光与酒杯中沉沉醉去。
可是在自己的村庄中蛋糕都是难得一见的食物,因为很少有人舍得去为一个老了一岁的日子而花费那些钱。
当同事在假日即将来到的时候会商量着去哪里游玩,是在国内还是出国的时候,他还要想着按时将到手为数不多的工资给家里的妹妹寄回去一部分供她上学。
面对那些看上去对身边人很普通的生活,他曾经在心里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会跟他们一样,用同样的方式在这座城市生活。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虽然他很努力,很尽力,可是他依旧没有找到自己所期望的那种生活,依旧挣扎在城市的边缘地带。
就像是曾经上大学之后,对于自己而言,和很多同龄人一样,那是十几年寒窗苦读的结果,在那个独木桥上,对于自己就是唯一的出路。
去学校的时候,因为是在老校区,五六十年代的建筑,操场还是黄土地加上杂草,让人感觉有种稍稍失望的情绪。
印象深刻的是,班里有一个女生,也曾一起军训,一起上过快一个月的课,然而在后来的时间里突然间发现她消失了。
然后才从与她同宿舍的同学口中得知,因为她嫌弃这个学校,觉得学校并不是自己所期望的那样,所以在父母的安排下,退学去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学习。
虽然这件事情很快就过去了,但是依然在心里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自己很珍惜所得到的机会,在别人的眼中其实只是一个很快就可以放弃的选择。
有的时候,我们会陷入到那种“因为物质富有而造就的眼界和精神层次”而永远追不上别人的那种自卑感中,就像是曾经你相信努力就可以改变一切,可以追上每一个曾经比你强的人,可是现在你会怀疑,这只不过是一个包装很美的谎言。
生活,有时候会让人感觉很无力。
当你下定决心立下重誓,我努力十八年就是要能够和你一起喝咖啡,可是,当你拥有了坐在透明的玻璃窗内喝咖啡的能力时,那个人或许已经坐在法国的酒店中喝着82年的拉菲了。
在家境所造就的眼界下,不一样的阶层其实很难走到相同的层次,当然,不排除例外,但是那毕竟是少数。
生活的差别一直都是存在的,甚至有无限拉大的可能,有些人是你永远无法追及的存在,这是必然的。
破罐子破摔是一种选择,可是更好的选择是走好你自己的路,让自己在力所能及的收入中,去过自己最好标配的生活。
当你正视自己的能力,正视自己的平凡,你才可能选择正确的方式去经营它。
平凡的人并不是不需要努力,在你自己的生活中你努力了依旧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即使平凡,用心经营,你一样可以成为一个不同的人,一个不泯然众人的普通人。
这是生活的苛刻,也是生活的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