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书指的是经典书籍,何为经典书籍?本人认为,经典书籍是指至少经过了几十年上百年的沉淀与考验, 让人看了意义深刻的书籍 并且能影响大部分人,使人产生一定的震撼或影响或提升或共鸣,比如我国的四大名著以及世界各国大文豪的传世之作,只有这样的书才能称的上是经典图书!
爱读书是一种很好的习惯,读书也要会取舍,如果是书都去读,一目十行快速浏览,则又使这一好习惯变成坏毛病了,这是我们许多人在学习中都会犯的错. 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我们必须学会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 读书要有选择,不仅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更重要的是书籍中良莠不齐.不加以选择地读书,很可能读了一堆负能量的“垃圾书”,不但浪费了精力,还使自己思维混乱、趣味变得低下. 因此,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摒弃自己盲目读书的坏毛病,做到有目的地读书.这样,我们不但在读书学习中学到我们想要的知识,也不至于虚度年华,浪费生命.
只有有选择地读书,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好书,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知识,就像是上帝派来帮助我们的天使;而坏书就对我们一点也没有用,也没有知识,只会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复杂更差劲而已,就像是地狱派来扰乱我们思想的恶魔。
要有选择地读书。特别是在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年龄段。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有一定道理的。读书是良好的习惯,并且不可盲目读书。
怎样去阅读适合自己的好书呢?以下是个人建议仅供参考。首先要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阅读的时候第一遍需要泛读,做到大致了解这本名著的基本内容如作者的基本情况、这本书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人物和情节的关系、艺术风格等等。这些基本的内容清楚后然后再慢慢读,可以细致的阅读和理解。其次就是名著阅读次数。第二篇要仔细阅读其中内容,细细品味。到了第三遍可以思考和理解作品中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这时候比起第二遍读的时候要更加细致。
在细读时还要善于把握情节。也就是说要把握好基本情节,如开始、发展、高潮、结束。我们还要了解到作者的情节线索不是单一的而是比较复杂,随着情节的深入,读者才明白整个复杂的情节过程,看似不合情理,但往往又在合理之中。
不但要把握情节,还要学会塑造人物形象。名著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源于丰富的生活体验,所描写的人物不但形象性格鲜明丰富而且有层次感。如水浒传里栩栩如生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些形象描绘通过场景、人物语言对白、环境描写来凸显出来的。有些外国名著是通过多层次的描述方法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最后要说的是阅读的同时最好做一些读书评论和笔记。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到一些不认识的字,更重要的是还能学到文学艺术的写作手法,这样自己在写作的时候就自然而然会潜移默化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只要一个人把任何一本经典读一百遍,他必能从经典中提升其为学的能力,必定能从经典中领悟其为人处世之道,必定能变化其气质,开阔其胸襟,启发其智慧,而这些不正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吗?并且这一百遍经典必将影响其一生!”
——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 王财贵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