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是教师节,又回忆起了我的导师——颜哲先生,我想,先生这个称谓他应该是担得起的。
颜哲先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考上大学那年应该已经30多岁了,经历了插队两年,在工厂中已经做了7年的工人,也已成了家。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依然坚持梦想考上了兰州大学的经济学专业。
先生是重庆人,跟我们说起那个时候,跟师母两个人背井离乡去了兰州,两个人的粮票都不太够。但也熬过了艰难的求学生涯。
先生为人正直,一心钻研学术,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的课程,都潜心准备,次次精彩。
每次在课堂上见到他都感觉眼前一亮,高大挺拔的身影,永远熨烫妥帖的衬衫西裤,声音洪亮直达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
不同于其他老师各种照本宣科,颜老师上课从来都是行云流水,让你觉得那些知识早已深入他的骨髓,内化成他的一部分。
每每课上,认真尺规作图,把各种微观宏观经济学的曲线都一一呈现,独具匠心,到现在我觉得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依然是四种经济形态的边际成本曲线……
有好多年,颜老师一直是重庆大学最受欢迎的老师,大家都敬仰他严谨治学的风骨,纷纷变成了迷弟迷妹。
彼时,我还是个不开悟的小猴子,本科选修的管理经济学常常逃课被颜教授无情挂掉……
但正因为此,也让我对这位先生有了更加别样的尊敬,很多时候选修的课程老师们都睁只眼闭只眼的过去了,只有先生是真的把传道受业解惑作为人生的目标。
读研究生的时候,承蒙了先生诸多照顾,经济学课程拓展我对各种经济学派的理解,每一次论文方向的讨论都不遗余力,论文修改也是细致到每一个标点符号,从先生身上我仿佛照见了真正的知识精英的风骨,从此影响了一生……
不同于其他导师除了教学相长外,经常接些项目。先生从来没有做过盈利为目的的课题,反而在区政协中担任重要职位,经常为国家献计献策,一心用毕生所学去造福社会。
生活上极为简朴,多年来一直住在学校的教职工宿舍,退休了才搬去了北碚。师母是校医院的护士,温柔贤良,照顾着先生的身体,每每去导师家做客,师母也非常关心我们的起居与生活……
非常遗憾的,毕业后几乎没有能有机会见到先生。近几年,先生身体也欠佳,早已深居简出,不太参与学校的事务,安心在家休息读书,每年教师节大家依然在群里祝贺,先生也会跟大家说上一两句,但也基本不愿劳烦大家去看他……
前几天看到文章说起《燃灯者》燃灯者以自己的学识、修为、友谊和献身精神,实践着教人趋向善好的活动。在士林凋敝、斯文扫地的年代,他们的高贵人格便是那盏“放在台上的灯,照亮了一家人”
忽然就想到了颜哲先生,也许在冥冥之中,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淡泊名利的人生选择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学生不才,未及先生十分之一,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