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以此文纪念我逝去的高中时光
当看到祝老师对网络教学传通系统的划分(物理场、信息场和文化场)时,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高中学校的画面,也许这就是跟大佬的隔空对话吧,神经元这么奇妙的物质,怎么就能联系到38年前画面呢?
那是9月份的一天,老树下的阴凉丝毫没能挡住秋日的余热。宿舍、食堂,被一条马路串联了起来。这是一所具有悠久传统的省重点名校,在我们地区非常有名,都说只要进了这所高中,那就相对于一只脚踏进了大学的门(对一些好学生来说那就是清北的大门)。作为15-16岁的热血青年,看着这一切都好奇。来自全地区13个县的优秀学子,齐聚在一起,即将展开3年紧张而又充实的高中生涯。
同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城市、县城、企业子弟,尤其是军工企业,见多识广能说会道的孩子;一部分来自农村,朴实踏实甚至腼腆木讷的孩子。最高层的应该是来自本市的学生,他们骑着自行车,不用住校,但也穿梭在校园里,从北门、南门、西门进进出出。
这就是当时的情景,形成了我所处的学习场、生活场,纯物理的,也深深地在我的脑子里打下了烙印。新生代表发言的是我们班的一位女同学,来自本市,第一次听到这样标准的普通话,见到衣着时尚的女生。
在以后的无数夜里,我经常做起这样的梦,梦见我的高中,梦见我在考试,在学习,更多的是在答题做卷子,而焦灼的是没答完、没领到卷子,青春年少的我啊,突然从乡村来到这里,还没做好准备就上阵学习拼搏,而迎接我们的,将是残酷的独木桥竞争,哪有人们所说的,一只脚迈入了大学之门。
我的青春,我的高中,我们的文化场,我的学习、吃饭、睡觉的地方,令我魂牵梦萦的起飞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