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么一本书,书中还有光子的签名,似乎是从西藏寄过来的。很久以前,我就迷上了对世界、时空之类的故事,后来学了一些政治哲学,再后来,便为了显摆,买过一本《爱因斯坦与达芬奇》,打算好好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结果,真的好难……一个高中理科的水平,要看懂,实在是花点心思。
而再后来,便是这本《我.世界:摆在眼前的秘密》,用最接地气的文字,告诉了我一些科技、宗教、哲学真实相关的联系。我想说,这本书是良心之作,它说了一个普通人想知道而且好奇的东西。一点都不夸张的说,没有一定时长的沉淀,没有一定时长的研究,是不可能将三大领域的共通概念梳理出来的。
看这类书,我真的没有觉得是科普书,反而从中获取了几个很重要的思维。看完这本书,我才发现世界之大。如果没有试着用一个仰视的角度看这个世界,那你注定这一生都不会知道,来人世间这一趟,到底有多重要。
1.我最受益的 —— 关于矛盾:看似独立,实则互补互依
我一直都知道哲学里的矛盾思维,那是高中政治里说过的,也是我背过无数次的。可是今次从书中看到的,我突然有了更多的感触。
在面临重重困难的时候,有些人会十分丧气,有些人则会自我鼓励。我曾经以为,丧气的人注定就是失败者,归于平庸是他们自找的。可是我经历过每月负债几千重重的日子,我也经历过吃饱喝足游遍天下的日子,我才知道,不是你有问题才选择逃避困难,也不是他天生坚强才选择直面挫折。
每个人都不是强大的,然而每个人都有强大的资本。有没有想过,你与那些能熬过最艰难的日子,能脱茧成蝶的人,最大的区别不在于你的天赋,你或许只是少了一个思维,就是关于矛盾的思维。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是必然的,就连时空都不是。我们过的日子,有开心的时候就必然会有难受的时候,有成功的路自然就会有一段失败的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却很少人能在自己落寞不堪的时候,好好地把自己安慰一把:此刻正是修行时。
生活是波澜的,怎么可能一直风平浪静?只能说,一时的风平浪静是给你沉淀与思考的时间,而不是你让你追求安逸的时光;瞬间的波澜生活是给你蜕变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为了让你失去前进的动力。我经历过穷到三餐不吃饭的时候,却会在有钱买一条800元裙子的时候居安思危。这种生活的波动,是我自作自受吗?我才曾经以为是,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对于自己的选择,更没有自作自受一说。对我而言,没有那段艰难的日子,我学不会居安思维,没有那段富裕的时光,我学不会珍惜生活。所以每当我再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几乎是瞬间告诉自己,“我现在付出的,总会以一种可能不是我最想要,却是最适合我的方式反馈给我。”
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向宇宙发送订单。
2.我最惊喜的 ——关于意识:意识让你觉察物质的存在
只是因为你睁开了眼睛,物体才以粒子的形象呈现。当你闭上眼睛,周围的一切,包括在你身边的人,天上的月亮,都只是一堆几率波。
“我”是什么?不是身体,是因为意识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对身体的感觉,不需要身体真实存在。所谓的幻肢现象、频死体验,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意识可以脱离身体独立存在。作者所说,我们所在的世界,我们能够感知的世界,皆因我们的意识。从生到死,人类都是活在我们能够感知的世界,对他而言,并不存在一个完全独立、与他无关的世界。
读完关于意识的概念,我才惊叹,光的二象性延伸道物质的二象性,应用到生活中,竟然是这么一番道理。
很简单的理解,我很小的时候想过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让我找到手是手,脚是脚。后来学习生物的时候,老师说,是神经的电现象。听着可信,实则却解决不了很多问题。比如没有双手的人,却依旧觉得自己还有手,按照生物电来说,电已经断了呀。
或许灵魂与意识不能等同,可是按照作者说的,我越来越相信,人真的有灵魂。千万轮回,偏偏有一个灵魂,附属到某个肉体,成了今天你看到的我。
3. 我最喜欢的:关于时空
很巧合的是,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构思一本小说。小说里的一个情节,想放入我对于时空、光速的理解。看了这本书后,觉得来得太合乎适宜了。
我一直记得一个学物理的哥哥对我描述过关于相对论的概念,直至如今,那句“ 当我们的速度快于光速,时间便会凝结甚至回溯到过去。”依旧如同烙印,印在了我的脑哈里。
2700年前的印度哲学家,曾经认为灵魂聚集在一个“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无时不有” 被称为梵的世界里。灵魂来到这个世界一遭之后,又会回到梵里去。梵就像是个海洋,所有的灵魂都是相连的,一体的,处于一种没有悲喜、没有时间的状态。
佛说梵,老子说道,庄子说大一,而在科学上来说,光的状态就是梵的状态。当和光一起旅行,会发生什么?相对论说道,时间会静止,达到“永恒”,空间距离会缩短为零。
原来,所谓达到光速即可穿越的概念,不过是这样的道理:时间就如同一条河流,只是很多人习惯了上游到下游,却不知道下游可以到上游。
到现在,我从作者那句话里,更加明白,人不过是在相对于光运行得很慢的状态,“我”的意识让人产生了时空的感觉,让时间万物产生了“粒子态”。
记得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曾经睡在床上,想一个问题想哭了。当我死去,那就是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没有限度地消失了。到我长大,才发现很多同龄人在某个年纪,都会思考生死的问题。也就是从我们一开始,我们的思维还没有世俗的定性的时候,我们还保留了初心,保留了对这个世界未知的恐惧,保留了问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思维。
到现在,我再也不会想这个问题了,再想起之时,已经没有恐惧感了。
或许是信仰吧,信仰让我们不再恐惧。就如光子所说的,人如同梵的大海中一次又一次涌起的浪花,一阵风吹过,涌起一朵朵浪花,你一朵我一朵,我们同时涌起,一起生活,然后又回到大海。周而复始,不断地涌起,又不断地落下,这边是轮回。
看完整本书,感悟如同碎片,不是一时三刻可以完全概括出来的。我只能说,当有一定的信仰,相信在暗世界的存在,又或者相信梵的存在,你才会去了解自己的本心,了解作为曾经没有感情的灵魂,好不容易来到世上这一遭,你真正想做些什么。
而对于我来说,在偌大的时空,我想珍惜此时此刻。那么当我的灵魂重新回到梵,回到那个没有时间,没有悲喜的世界里,至少没有遗憾了。
在当今鸡汤文、励志文盛行的时代,已经很少人有人会这么沉淀下来,用浅显的文字传达古往今来博大精深的文化思维了。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像光子作家一样,能通过对前人留下的研究,加以整理,学以致用。思维,才是决定我们是否图片的诀要条件,绝不是那点讲求技巧的文章可以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