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7岁就开始接触音乐,悠悠转转也已经过去了快要二十年。
最初,音乐对我来说只是几本乐谱,五线上下的勾勾抹抹,每周固定的枯燥练习课,以及上课时一点也不能有错的精准和下课时冒着热气的烈日或和着寒风让人眯上眼的凌乱飞雪。
直到随着接触音乐的时间越来越久,慢慢的能感受到不同的旋律、音色和力量中潜伏着的情绪,随着自己的故事积累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能够和创作音乐的人隔着时间和空间产生共鸣,能够试着共情,试着去用音乐的方式理解别人。
之后每次认识一个人,我都会去想,他会是怎样的一首歌呢?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好和品味,喜欢一种音乐或者一些歌曲,一定是因为我们能和某些元素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可能是突然的闪电袭击,或许是吉他的一个泛音,或许是旋律的几次转进,或许是几声底鼓的喃喃,或许是一句听起来专为你而写的歌词,就在那一瞬间,爆发的共鸣让人全身战栗,乐曲中那一个小小的细节,一个小小的变化,一下俘获了你,从此再难自拔。
也有一些乐曲,可能不会让人有爆发式的情感体验,而是像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刚刚听到时许不以为意,就像一生中无数的随机事件,每天都会擦肩而过的路人,你觉得平凡无奇,只是每天都会经历的几千件事之一,自己都不会多看一眼,多想一秒,但当你阴差阳错又满不在乎的多看了那一眼,多想了那一秒,多听了那一句词,喜欢就在心里悄悄的生根发芽,随着时间的耐心浇灌,这份喜欢就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刻缓缓的绽放,慢到当你发现它时,这份喜欢几乎已经全然占据了你的心。
用几首乐曲去给人贴标签显然太过片面和浅显,但是,能抓住人心的东西,身上一定倒映着人心的影子,尽管这倒影可能不完整,不清楚,但仍旧是人心的一部分。长到这么大,我还从没见过一点都不喜欢音乐的人,只是有些人把这种喜好藏成自己的秘密。有的人可能从没有对别人唱过歌,但所有人,都会对自己唱歌,这些歌声里就藏着每个人的故事,追求,和每个人的遗憾,无论有没有学过音乐的人,都难以避免的会做一件事,那就是寻找自己的代表作,这种寻觅可能是无意识的,只是有些有能力的人会尝试着将心中的旋律变为现实,自己写歌填词。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代表作。
没有深入学过音乐的人,这份情绪和探索就更加明了和直接,因为不会受到既有理论的干扰,不会受到现成分析的误导,一切都完全的来自于内心,就像原始遗迹中留存的石刻壁画,质朴又真实。这是来自本能的一种追求,从生开始,至死方休。
每个人都是一首乐曲,曾经的故事、当下的喜好与对未来的追求形成的气质便是旋律,外表与谈吐便是流淌于其中的词,旋律与词一同成为一首歌,歌是有源头的活水,随着人的行为而涌动,涓流无止。
认识一个人,就是聆听他的歌。
而听这样的歌,和听写在乐谱上的歌十分相似的地方,就在于共鸣感,你会和他产生共鸣吗,又会以怎样的方式产生共鸣呢?是热烈而不可阻挡的致命一击?还是阴差阳错又满不在乎的在茫茫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多说了两句话,而缓慢的被偷偷生长的喜欢无声的浸润,待到发现却为时已晚呢?
每个人都找得到所属于的那首歌,自己的,和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