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出一个好问题的确要比绝大多数人想得都要难。你必须把情景模拟到一个恰到好处的颗粒度,然后把问题合适地嵌入到语境里,才能问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然后才有可能得到一个不那么错的答案。
我自己反思,如果问题是什么没想清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假问题里空转,优化了个寂寞,或者你莫名其妙地跑到沟里去了,而且这个问题分形式存在,在各个层面都有。应该没有解决的捷径,只能靠积累和反思。
2、无用的创业,无用的设计:所有的手机厂都是盯着屏幕、音响、处理器、摄像头和手机壳创新,你会发现电动车也是如此,整天宣传屏幕有多大,音响有牌子必然顶级品牌,没牌子跟你吹数量巨多,车里处理器永远是最新的芯片,车上多少多少摄像头,车子多大or座椅多舒服……
3、成年人为什么要选择说服呢?筛选、淘汰、清理。
4、我曾经做过几份垃圾工作,它们教会了我这些事情:如果公司情况开始变糟,比较好且优秀的那一批同事会先跑。然后才是那些以为自己能改变一切,但却发现一切已经越来越糟糕的人留下,因为优秀的同事早已经跑了,最后剩下的只有恶人和人质。
优秀的同事是你的指路明灯。这不就是死海效应嘛。啥是死海效应?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含盐量极高,每年水位都在下降,水量不断减少,盐浓度不断降低,所以在死海内几乎没有生物存活。
而当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高质量员工无法再忍受公司的愚蠢行为和错误决策,很容易离职,剩下的都是普通员工,这些员工满足于目前的状况而留下来,慢慢做到高层,最终公司处于一个充斥着低能力员工的状况,就像死海一片,所以这种现象被叫做死海效应。
5、别的不说,就西方国家各位政要针对安倍的离世发表的各种言论足以证明在西方主流社会对安倍晋三的政治影响力是非常认可的,换个角度来说,我们国家网络社会中对安倍铺天盖地的幸灾乐祸也是其政治影响力的证明。貌似,也有点道理。
6、人和人怎么变得更亲近,一两次促膝长谈,三五次酩酊大醉,或是偶然间的雪中送炭,聊江湖义气或者风花雪月。
我觉得都不是,这种亲近也是有距离的,我需要的是在某个瞬间发现我们某种意义上也是同一类人。 另一种层面上的「理解」和「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