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鼠年春节,居然如此不平静。本打算去海边浪一浪的Jolie我,也已退掉了酒店订金。
在家宅着,总要找点事儿做。
有部纪录片,它不夸张,不搞笑,也不猎奇,但B站9.8,豆瓣9.2。虽然第一集大部分弹幕都在盛赞你们的老公胡歌的配音,然而随着时间轴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观众被故事本身所吸引......
作为一部讲书的纪录片,它连片名都来自波兰作家米沃什的同名诗歌:
壹 文学编辑
没有俯瞰京城的落地玻璃窗,也没有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板。走进这栋胡同里的低矮灰砖小楼,书稿纸张堆砌如山,摇摇欲坠。
后浪出版社文学主编朱岳,就在这里用星探般的眼光,在无数稿件中大浪淘沙。
做过律师,写过小说,真正让朱岳把编辑当做事业的契机,是一本袁哲生的短篇小说集《寂寞的游戏》。
袁哲生是谁?
被张大春誉为“撑起二十一世纪台湾小说江山的两位作家之一”,台湾吴浊流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得主,文字风格冷静、节制、孤独。
朱岳心说,写得太好了,不亚于西方哪个大师的作品。我要把它引到大陆来。
然而,营销同事找了100多个人,没有一个愿意推广。朱岳动用自己的人脉,找到一个铁哥们让他推,也被一句“我不看这个”给打发了。
朱岳也是real耿直——
莫不是塑料情谊
但最后,这本书在整个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出版,还获得了2017年“新京报·腾讯年度十大好书”之誉,渐渐吸引了一票读者。
这让朱岳觉得,“只要努力推广,还是有人认可这个东西。”编辑,可以当成“一件事儿”来做。
袁哲生有奖项傍身,又有张大春勉力推介,还有些噱头可言。
更难的,是让市场接受一些寂寂无名的原创作家,朱岳称之为“野生作者”。
他和他们一起开会,研究包装形式。比如,他挑了老中青三名作家攒了个组合,叫“火之组”。
有多少人拿到书后的第一个动作是扔掉腰封?殊不知,宣传语的每一个字都倾注了他的反复推敲。
他觉得组合得有LOGO,便写文请设计师设计。
更要走出办公室,亲自跑到书店“求上架”。
但纯文学毕竟是小众。朱岳做了一切可以做的努力,仍会梦到高管看过销售数据后难看的脸色,心有余悸。
有人这样评价:作者是天马行空,编辑是天马落地。
说难听点,就是管选管排又管卖,成了,也是作者留下一世才名,编辑终其所有,只是给他人做嫁衣。
现实,让朱岳日渐头秃,精神恍惚,但他还是近乎偏执地编织着自己的纯文学理想,期待能发掘出一部华语的《百年孤独》。
他相信,文学的未来,不会是鲁尔福笔下的铁板一块,而将是一片肥沃、丰饶的土地。
贰 旧书店主
地下室里,书从地板一路摞到天顶,其间小路仅能容一人。
吴雅慧在书海中穿梭拣选,轻车熟路。
长发柔顺披肩,妆容一丝不苟,耳饰垂坠,项链闪烁,手镯叮当,一只手上还有两三个指环。短上衣,长裙,既摩登又浪漫的气质,似乎与泛黄的纸页不甚搭界。
这个留法归来的中国台湾姑娘,却是二手书店“旧香居”的次任掌舵人。
吴家的书生意,始自1979年,迄今已经走过了逾40个年头。
从废品站收书,到街边摆摊,到有了第一家门店“日圣书店”。
再到后来的“旧香居”,吴父一步一步,把“旧香居”经营成了台湾二手书店的金字招牌。
孩提时代,吴雅慧就帮父亲打理店铺。她常常在店里看书入迷,“前面的书让人拿走了也不知道”。于是,小雅慧跟伙伴们做起了“交易”:我读书,你替我顾店,书我看完了,免费借给你看。
也约莫是那个年纪,小雅慧趴下身捡硬币时,发现了珍品画册《和果图鉴》。
外封已经掉色、缺角,泛起毛边,但掀开封套,居然是一本布质书,纹理精美,颜色淡雅,新如出厂。
正是这个意外之喜,让小雅慧悟到了旧书收藏的隐秘乐趣。她开始理解那些一掷千金的顾客,也渐渐明白爸爸的店对他们,是怎样的宝地。
十几年过去,她还能常常想起那个点亮童年的瞬间。接手旧香居后,吴雅慧希望利用自己在法国寻访百年书店的见闻经验,把二手书做得更精致,更专业,不廉价。买卖之外,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时代变化的今天,她要打破这门生意用箱装、按斤称的粗放窠臼,走出另一条路。
提到二手书,第一反应是脏乱破?
吴雅慧和弟弟就耗时十五年,把几十万册藏书分门别类,给有特殊意义的书籍穿好“保护服”。
再根据主题,开办形形色色的旧书展。
搭配研讨会,把爱书人聚在一起。
旧香居的方寸天地间,书友会为了一本书的版别而七嘴八舌,争论不下。
吴氏识书眼光的毒辣,也让藏家愿意将毕生所藏悉数出让,相信自己珍视的书籍,在旧香居能找到下一位有缘人。
一间旧书铺,时间和空间在此折叠。“你或许不能回到那个时代,”吴雅慧说,“但你能感同身受进入的那个氛围,”就是旧书最迷人的地方。
叁 装帧设计师
没有人会否认,这是个颜值至上的时代。
便有这样一批人,把文字的精魂和作者的才情提炼为颜色、材质、线条的变幻,于一本书有限的体积中营造出无穷的想象。
二十七年后,美国人薄英(Ian Boyden)仍然记得,第一眼看到张充和先生的书法作品时那种惊艳。
那纤巧轻盈的笔画像一群游鱼,又像一束树叶,灵动,锋利。
合肥四姐妹
张充和,“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民国最后的才女”。33岁与北大西语系外籍教授傅汉思相识相恋,次年喜结秦晋,35岁时只带了换洗衣物和心爱的古墨,与丈夫双双赴美定居。
字如其人,天真率性如此。
薄英,这名曾师从张先生临帖写字,拿了奖学金到苏州大学留学,又去耶鲁读了硕士专攻中国书法的艺术家,决定做一本书,来传递这种震撼。
纸,是德国造的重磅米白色毛边纸。
墨,是制作碑拓所用的传统胶墨。
连机器,都是自己修复的手摇曲柄凸版印刷机。
先生的字,先照相,然后制版,拓印在纹理粗朴的纸张上。手起手落之间,身处圣胡安岛上的薄英,想必会常常忆起在苏州时拓碑的经历。
诗句中英对照,但现有的英文字体都嫌粗重,他干脆请铸字师发明了一套专用铅字。
中国书法是要用印的。此书的朱文方章,是由艺术史学家白谦慎定制。
中文、英文、印章三个部分,印制手法各不相同。这意味着印每一页,薄英都要装纸、填墨、摇柄、卸纸,再装、再填、再摇、再卸,反复三次。
最绝的是,这书有三个版本的封面,均由木材制成:印度紫檀、非洲沙比利木、阿拉斯加雪杉。册册纹理独特、木香幽袅之外,若以指节轻叩,其声如磬。
先生在昆曲上造诣颇深,又爱极音乐与歌唱,而木材是制作许多乐器的原料。无形之声与有形之物的结合,巧思如此。
专注文字本身的同时,更调动起视、听、触、嗅多重感觉。薄英把阅读,做成了一种全身心的体验。
有人不解:花费这么多精力,出一本仅含十八首诗的诗集,值得吗?
对于薄英来说,这本书里的每个元素都倾注着他对中国书法的热情与虔诚,更重要的,是对先师的敬爱与灵犀相通。
而对于读者来说,读它不亚于挖掘一座宝藏:书页翕合鼓动空气的碎响,指腹划过纸张粗粝的触感,悄然弥散的木气与墨香......
翻阅时每发现一处匠心,都让张充和先生的形象更丰满了一分。
"In a sense you can see Chonghe."
这,便是设计师最大的心愿了吧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但是,还有书籍》共五个章节,每集25-30分钟,撷取了浩如烟海的书籍背后,许许多多的痴人与故事。
年过七旬的湖南绘本作家蔡皋奶奶,把她分配下乡干了六年农活走过的山野小径,提笔就画在《桃花源的故事》里,反而安详恬静,阡陌纵横,鸡犬相闻。“就像普希金说的,‘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变成亲切的回忆。’”
开着移动书车跨越11个省市,行程9,000多公里的上海夫妇lulu和蜗牛,把《小王子》推荐给都江堰的水果摊主给女儿当礼物,把木心的诗集卖给岑卜村正要去挖地的村民。
一群收藏旧书的北京老爷们儿,定期聚会显摆自己淘到的“破烂”宝贝。版本、品相、题签,这才是内行人眼里古着书的价值所在。
书友想借阅一番,书主揣着掖着直往后缩,那种又是得意又是不舍的心理,满满溢出屏幕之外。
现代人活在一个太过复杂与充盈的世界,无数羁绊时时都在牵扯我们的内心。感谢这部纪录片,在这个纸媒式微,焦虑蔓延的时代,展现出另一种乌托邦式的可能性。
每个人都可以列出一大串“虽然”,甚至是“居然”、“竟然”。
虽然没存款。
虽然还单身。
虽然工作进入瓶颈期。
虽然未来不知往何处去。
虽然,2020年以这样的方式开启。
但是万幸,还有书籍。
书单整理
第一集
书海编舟记
《寂寞的游戏》—— 袁哲生
《无伤时代》—— 童伟格
《西北角》—— 童伟格
《王考》—— 童伟格
《度外》—— 黄国峻
《雨》—— 黄锦树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范晔(译)
《万火归一》—— 科塔萨尔(著)范晔(译)
《八十世界环游一天》—— 科塔萨尔(著)范晔(译)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 》—— 科塔萨尔(著)范晔(译)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 郑天挺
第二集
二手书的奇幻漂流
《流言》—— 张爱玲
《国菓图鉴》——(日本画家)
《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 鲁迅
《晦庵书话》—— 唐弢
《蜜柑》—— 沈从文
《边城》—— 沈从文
《书贩笑忘录》—— 陈晓维
《买书记历》—— 陈晓维
《好书之徒》—— 陈晓维
《寻路中国》—— 何伟
《小王子》—— 安托万 · 德 · 圣 · 埃克苏佩里
《日本MOA的自然农法》—— 汉声
《俺爹俺娘》—— 焦波
《云雀叫了一整天》—— 木心
《陈映真小说选》—— 陈映真
《呐喊》—— 鲁迅
第三集
绘本中的奇妙世界
《一蔸雨水一蔸禾》—— 蔡皋
《月亮粑粑》—— 蔡皋
《月亮走 我也走》—— 蔡皋
《桃花源的故事》—— 蔡皋
《荒野狐精》—— 蔡皋
《宝儿》—— 蔡皋
《百鸟羽衣》—— 蔡皋
《孟姜女》—— 蔡皋
《花木兰》—— 蔡皋
《晒龙袍的六月六》—— 蔡皋
《寻暗集》—— 熊亮
《小石狮》—— 熊亮
《兔儿爷》—— 熊亮
《灶王爷》—— 熊亮
《悟空传》—— 熊亮
《二十四节气》—— 熊亮
《变形记》—— 熊暗(熊亮)
《饥饿艺术家》—— 熊亮
《大鸟的自行车房》—— 熊亮
《屠龙族》—— 熊亮
《梅雨怪》—— 熊亮
《京剧猫》—— 熊亮
《游侠小木客》—— 熊亮
《小夜熊》—— 酒井驹子
《骑鲸之旅》—— 粲然
《谢谢大家》—— 草场一寿
《耀眼的生命》—— 草场一寿
《通向未来》—— 草场一寿
《野兽国》—— 桑达克
第四集
设计师的纸上王国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茅海建
《洗澡》—— 杨绛
《根》—— 亚历克斯 · 哈利
《傅山的世界》—— 白谦慎
《人在欧洲》—— 龙应台
《纵情之痛》—— 冷冰川
《源氏物语》—— 紫式部
《书和人和我》—— 陈原
《谍海求生记》—— 诺尔曼 · 加博
《苏联当代小说选》
《一个革命士兵的回忆》—— 威廉 · 李扑克内西
《桑戈尔诗选》—— 列奥波尔德·赛达·桑戈尔
《神枪镇恶魔》—— 桦木、董森、杨惠临(编)
《阿Q正传》—— 鲁迅
《金庸作品集》—— 三联版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陆键东
《锦灰堆》—— 王世襄
《锦灰二堆》—— 王世襄
《城记》—— 王军
《古代的中国与日本》—— 汪向荣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 · 斯诺
《凯蒂——一个悉尼酒吧女郎》—— 凯蒂
《诗琳通公主诗文画集》—— 诗琳通
《柳如是别传》—— 陈寅恪
《自珍集》—— 王世襄
《吴宓日记》—— 吴宓
《我的藏书票之旅》—— 吴兴文
《中国纪行》—— 阿里·阿克巴尔
《明式家具研究》—— 王世襄
《六里屯》—— 荣荣、映里
《徐冰版画》—— 徐冰
《感伤之旅》—— 荒木经惟
《堕乐园》—— 荒木经惟
《桃花鱼》—— 张充和、薄英
《将门男女》—— 张聂尔
第五集
快时代阅读指南
《权利与影响力》—— 约翰 P. 科特
《童年与社会》—— 爱利克 · 埃里克森
《经济学原理》—— 曼昆
《美的曙光》—— 蒋勋
《邓小平传》—— 理查德 · 伊文思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罗伯特 · M. 波西格
《声律启蒙》—— 车万育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薛兆丰
《洛克菲勒自传》—— 约翰 · D · 洛克菲勒
《少年读史记》
《经典技术分析》—— 小查尔斯 D. 柯克帕特里克
《叫魂》—— 孔飞力
《资治通鉴》—— 司马光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尤瓦尔 · 赫拉利
《莎士比亚全集》—— 莎士比亚
《浪漫主义的根源》—— 以赛亚 · 伯林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 ——《巴黎评论》编辑部
《废土》—— 约翰 · 约瑟夫 · 亚当斯
《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马里奥 · 巴尔加斯 · 略萨
《孤独的城市》—— 奥利维娅 · 莱恩
《真名实姓》—— 弗诺 · 文奇
《读库》—— 张立宪
《小说药丸》—— 埃拉 · 伯绍德
《圣女的救济》——东野圭吾
《奥威尔传:冷峻的良心》—— 杰弗里 · 迈耶斯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乔治 · 奥威尔
《巴黎伦敦落魄记》—— 乔治 · 奥威尔
《致敬加泰罗尼亚》—— 乔治 · 奥威尔
《缅甸岁月》—— 乔治 · 奥威尔
《奥威尔日记》—— 乔治 · 奥威尔
《指匠》—— 萨拉 · 沃特斯
《轻舔丝绒》—— 萨拉 · 沃特斯
《房客》—— 萨拉 · 沃特斯
《小小陌生人》—— 萨拉 · 沃特斯
《西方政治传统:近代自由主义之发展》—— 弗里德里希 · 沃特金斯
《Playwriting》—— Noel Greig
《漫长的告别》—— 雷蒙德 · 钱德勒
《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
《一首朋克救地球》—— 伊坂幸太郎
《猎魔人》系列—— 安德烈 · 斯帕克沃斯基
《超级马力欧兄弟3》—— 艾莉斯 · 诺尔
《醉里挑灯看红楼》—— 刘晓蕾
《俯首横眉——鲁迅先生写真集》—— 北京鲁迅博物馆
《巴黎圣母院》—— 雨果
(摘自知乎作者:孔德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