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重拾书籍:大一前我是疯狂的传统型阅读,但阅读的书籍多为小说类。大一到今年三年期间几乎没有进行输入,看过的书屈指可数。庆幸的是对依然保持着对阅读的热爱,就差行动罢了。上个星期加入读书会是我最正确的选择,从一定程度上迫使我每周至少一本书的进度来拾起我的阅读。
<精英都是阅读控>神田昌典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在使用传统型阅读模式花费了不少时间。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认识。
序章: 开篇提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观点分别是做一个活跃的”笨蛋”,这里的笨蛋指的是不局限于既有的观念和自己的想法而被周围认为是笨蛋的人,若能做到这一点接下来作者所提倡的方法都能更好的实施。其次是在网络发达的现在书籍虽然是最渺小地存在着,但从数据中显示它也是最不能被忽视的,大多数人们觉得每天拿着一本书是个累赘并且现在有了电子书用手机或者kindle都方便,但我却认为书籍的实体感给我带来的肯定是不可替代的。最后提出的要做一位”知识创造型”读者。传统的读书方式是拿到一本书后从头到尾的读一次,云里雾里地吸收了作者的观点,看似都掌握了但实际上能吸收的没有多少,有的更糟糕的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因此创造型读书方法讲究的是知识价值创造和消化信息,将你认同的观点和你的想法结合创造出新的价值,而不是一味的输入。
从中可以引出李笑来老师<一小时建立终生受用的阅读操作系统>讲座中如何培养逻辑思维和如何像作者一样阅读,从作者的角度去感受他的世界才能读懂这本书真正的观点。
第二章:目标取向阅读法:核心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就如同做阅读理解你会选择先看题目再看文章还是先看文章再看题目。传统型阅读全文看过后也不一定能找到你要的答案,作者用两个句子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我期待看了这本书后会得到什么?”和”我想要知道的东西对我来说有多重要,之后还有价值吗?”。与人共读,就是将知识通过内化、互化、外化、转化四个步骤进行消化,通俗的来说就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大部分对阅读有研究的作者都强调外化和转化,这也是我现在所做的,能够非常好的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影像阅读法photo reading:第一次接触新型的读书方法,以秒的速度来阅读一本书。我认为最重要的在这个方法中是寻找key word,以key word为中心来展开对这本书的阅读,开始看完这个方法觉得不可思议,上网搜索到为数不多而且不高清的免费提供给大家参考(优酷)。
阶段性阅读:强调了多阅读经典和对自己现在所处阶段的相关的书籍。
第三章 : 建立读书会:建立读书会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最佳的途径,可以分享对同一本书的不同理解从而学习别人的思想并且能将志同道合的朋友联系起来,突破了自己的交际圈接触到不同领域却有着共同爱好的人。加入读书会最大的感受是验证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和比你更优秀的人正在努力着这两句话。看到这些人不断地前进,我为何还要躺在床上?
对这本书的初步理解就到这里,期待和你们的交流!
如果在学校里面办一个读书会是不是很棒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