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建文章结构,你需要知道的要素有哪些?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坐在电脑前半小时,却打不出一个字。

或者,明明想好了写什么,但因思绪太多太乱,最后写出来的东西却与自己预想的相差甚远。

那是因为,在写作之前,没有先定好文章的框架,即是文章结构。

图片源于网络

文章结构的作用

有一次,我买了一把看起来很精致的伞。

下雨的时候,本想靠着这把伞,躲过风雨,怎料走到一半路,它就被一阵不算大的风吹反了。

回到家,这把伞已经报废,而我早成为落汤鸡。查看了一下,发现这把伞的伞骨不但特别纤细,而且质量堪忧,图有漂亮的伞面。

最后,我把伞扔了,还发誓再也不去那家无良店铺买东西。

整篇文章就像一把伞。

标题就是伞面的颜色图案,文字就是伞面的材料,而文章结构就是伞骨。

优美的文字和吸睛的标题,若没有坚固的伞骨结构支撑,也只是一块只有精致外表的伞布,完全起不到遮风挡雨的作用。

如果排布文章的结构不严密,就如质量堪忧的伞骨,弱不禁风。

最后完成的作品只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如同与别人聊天,你已经说了一大堆,却只能收获别人的一句,“不好意思啊,你究竟说了些什么?”的尴尬。

因此,文章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好的文章结构,能使文章出彩。

先确定主题,再围绕其架建框架,有以下好处:

1、在写作前,能使作者在收集文章素材时,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写作效率。

2、在写作过程中,防止卡文现象发生。

3、在写作完成后,能做到自查,看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是否环环相扣,防止出现离题或“自嗨”文章出现。

文章结构的基本原则

既然文章结构这么重要,那么现在一起来来看看文章结构有哪些要素内容。

以下是我基于故事文与观点文为例,对文章结构的一点点见解。

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金圣叹曾说,

“诗与文虽是两样体,却是一样法。一样法者,起承转合也。除起承转合,更无文法。”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文章架构都应含有“起、承、转、合”四个要素。只要将这几个要素运用得当,就能架起一个严密的结构。

一、所谓“起”,就是文章的开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而一文之计则在于头。

好的开头,能让文章顺利铺陈下去,同时也是除文章标题外,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的另一个法宝。

1)故事文,以伍绮诗的《无声告白》为例: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是不是感到很震撼和好奇?

莉迪亚是谁?怎么死的?当初我看到这个开头的时候,就是带着这些疑问读下去。

我的惯常做法是,在故事文的开头设置一个小冲突,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2)观点文的“起”,一般有三种:

1、陈述社会事件或简要叙述个人真实经历

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

以徒步独行公众号的一篇《广西贺州最牛执法局长强拆校门殴打他人,遭中学校长发文爆料》,在文中开头回顾了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

2、借热点找切入点

现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综艺节目经常上热搜,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

我们可以从类似这些热点入手,用作文章开头起到吸睛的作用,通过对热点的简单陈述,引出自己的观点。

3、提出问题或简单表明作者立场

徒步独行公众号的一篇《化繁为简,至拙至美》中,作者在开头就提出,“化繁为简”就是人生的高格局这个观点。

其实,无论是一个小故事,一个事件,一段对话,甚至是一句话,都可以作为文章的开头。

关键是,这个开头要像标题一样吸引注意力,激发好奇心,才能让读者读下去,甚至转发。

二、所谓“承”与“转”,就是文章的正文部分。

“承”,是接上文章开头的内容,是事件的过程或进行更深入完整的说明。

1)故事文的“承”,就是简单交代故事的背景,继续发展。

依然是以《无声告白》为例:

1977年5月3日早晨6点30分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莉迪亚已经死了,他们只清楚一个无伤大雅的事实:莉迪亚来不及吃早餐了......

文章第一句话的往后,就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再后面就引出了人物的关系与背景,莉迪亚是五口之家的二大女儿,以及她的家人之间的关系与过往经历。

2)观点文中的“承”,就是根据开头的事例、观点,而展开分析讨论。

《广西贺州最牛执法局长强拆校门殴打他人,遭中学校长发文爆料》一文的第二部分,就是展开大部分网民对此事的观点评价,和分析当事人背景和环境形势,引导读者作出是非黑白的判断。

三、“转”,是从不同角度切入主题或转入另一种层次、增加起伏感,让文章内容更精彩丰富。

1)故事文到这里,就是剧情的高潮了,这部分可以设置矛盾冲突的加深,或反转情节。

如写一个“婆媳关系”的小故事,可以在“转”这个部分,描写一次儿媳与婆婆之间的矛盾大爆发。

之前表现得软弱无能的儿媳来一次反抗,来对抗霸道无理的婆婆得寸进尺的行为,让事情局面与双方地位来一次反转。

2)观点文在这部分,主要是引入社会观点或引入相关的事例作对比。

可以根据论点编一个合理的小故事,与引入的一些社会案例或数据相结合,增强说服力。

四、“合”,则是文章的结尾,起到升华、总结全文的作用。

1)故事文的“合”,通常是解决冲突,升华全文。

如前一点所说的“婆媳关系”小故事,到最后结局是婆婆安分守己,儿媳不再受欺负,大家相安无事

然后再引伸出一个道理:做人,不应活成活该被人欺负的样子,不想受人欺凌,就要坚守做人的底线。作为升华。

或,留白。写成开放式结局,引读者猜想、深思。

如沉从文的《边城》中的结尾: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2)观点文的“合”,一般是回顾和升华主题。

通常是以一个金句作结尾,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最后

以上就是“起、承、转、合”的内容,与在观点文与故事文中的运用。

这四要素看似简单,但一切都离不开一个“练”字。否则,只能永远被困于“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的局面。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按这四个要素部分,来拆解分析他人的优秀文章,再加以模仿练习。

当把这四要素运用熟练后,可以尝试向文章加入更丰富的内容。

只要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被更多读者看到,那么作品就如商品,要不断研究打磨才能制出精品,得到读者欣赏认同。

希望大家的作品都如一把把精美又实用的伞一样,能为读者在雨时,遮风挡雨;在夏时,遮阳挡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