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小时候经常停电
从小在农村长大,停电对我来讲一点不陌生,家里随时都准备煤油灯,蜡烛之类的。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停电,也没有提前通知。更可怕的是,停电基本伴随着打雷、下雨又闪电。黑乎乎的,那场景,可害怕了。
晚上一停电,就得点着蜡烛做作业。不过也可以偷懒,第二天可以跟老师说,晚上停电了所以作业没做完。
记得有一次,写作业的时候,点着蜡烛写,算出一个数学题,因为太兴奋了,猛的一抬头不注意,还把额头前面的头发点燃了。第二天去学校,还被大家嘲笑,不过当天中午,我就去剃寸头。
最闹心的是停电之后,就没法看电视了,在农村那个年代,看电视剧是一天下来唯一的娱乐方式。
(二)古人晚上没电做些什么
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便已发明的十二时辰计时法中,晚上9点开始的亥时又称“人定”,意思是说人得定住了,该睡觉了。晚上九点是古人的最迟睡觉时间。问题来了,从入夜到晚上9点这段时间,古人都在干什么呢?
宋代以前,古代城市会实行宵禁制度,严禁老百姓半夜三更在大街上乱逛,如有违反者必遭严惩。据说曹操在担任洛阳北部尉的时候,晚上带人巡查,发现有人违反宵禁令,而且还是个来头不小的贵族。曹操没有徇私,直接令手下以五色棒把这人打死了。元朝以后,宵禁制度死灰复燃,到明清时规定更加明确,半夜三更还在街上行走,却又没有正当理由的人,可能会遭到笞打,这也叫“犯夜”。所以有赌徒晚上聚赌后,想要回家就只能趟臭水塘子,或者从坟地绕回来,免得被巡逻的人抓到惹出麻烦。
尽管宵禁如此严格,古人还是想了很多办法在家打发夜间的寂寞。除去一些饮酒聚餐,还有文人们喜欢的吟诗作对。权位高一点的呢,就会喜欢下棋打牌,这也是中国古代棋牌类发展的重要一环,事实上,灯火通宵正是富贵的一种象征。平凡家庭是买不起好蜡烛的,只能用灯火微弱的油灯。但对于有钱人家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宋朝的著名宰相寇准就出身富贵家庭。他们家富裕到什么程度了呢,用史料的话说: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燃炬烛。这句话的意思是:寇准家就没用过油灯这种东西,全都用蜡烛。即便是在厨房,也都是灯火通明。
平民百姓则是年轻人挑灯夜读,妇女则忙于织布刺绣用来补贴家用。要说起来的话古代人在夜生活上还是有不少的发挥空间的。其实古代人的生活和五六十年代时期也是差不多的,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也过过无电灯无自来水的生活。六十年代的无电生活在农村很普遍很普遍,只要夜幕降临,鸡归狗属人收工归家满屋黑洞洞的抻手不见五指抬头不见月牙的年代。农民用的是桐油灯,洋油灯,马灯,风一大一下就吹熄了,全家人哇之一声齐叫。
(三)古人没家用电器如何生活
想吃冰饮,如何存冰?
古人为了夏日存冰,发明了可以储藏冰块的盒子——冰鉴。这种盒子类似于“回”字,铜制的外壁和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放蔬果以及冰镇美酒,箱底有小孔,可以随时排放冰水和冷气,这就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冰箱。
夏日炎炎,如何消暑?
古时候的夏季,人们会用竹子制成扇子以解暑。到了唐代,古人的消暑技术进步了一些,出现了“凉屋” ,它的工作原理就像水车翻转,能够源源不断把凉气送到屋子里。
没有洗衣机,如何洗衣?
其实在很多电视剧中就能发现,古时候的人们经常在河边洗衣,冬天太冷就在木桶里面打水洗衣服,用木棒辅助清洗。那时候没有洗衣粉,人们就用皂角或草木灰代替。
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的80后,万里路已走完,万卷书未翻破,对生活的个人洞见,全在新新新心信芯达人。送你视野破五洲,只需要驻足我的文章一分钟。随手点个赞,祝您月入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