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了,安全感就是安全空间的内化,我们最初有赖于父母提供一个安全空间,就是指父母对孩子持续性的关爱。
当确认了“我”放下控制时,会遇到一个充满善意的“你”,才能放下控制而接受失控。
前文问道:你最喜欢在哪呆着,能描绘一下这个地方的特点吗?你在这里是什么感觉?
有人回答说:
春节假期回婆家几天。那里有按我心意,也是我亲自布置的一间房,属于我们的一间房,然而呆下来,还是有被入侵感。
比如门外客厅里似乎永远开着的电视声音,不停来往的人,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的超大说话声,似乎很难有独属于我们的一份清静。
娘家也有我们的一间房,是我妈妈为我们布置的,相比就要惬意很多,所以我理解这个自己的空间,也暗含周边环境的意思。这是在之前听武老师关于界限的直播时,尚未预料到的。
最愿意待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小家,假期返程后两人如烂泥般躺在自家沙发上,望着天花板,觉得浑身的毛孔都是舒服的。不由地在心里感叹一声:还是自己的家好啊。
自己家是自己最熟悉、最有掌控感的地方,所以会觉得,家就像温暖的港湾一样,可以让自己栖息。
然而,很多时候,你需要争取甚至战斗,才能让你的家真正成为一个舒适宜人的港湾。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你很可能会面临着一些入侵者。
如果你没有把他们赶走,甚至都缺乏这个意识,那么你的家很难成为属于你的港湾。
特别是当这些入侵者是亲人乃至父母时,你可能都认识不到,他们是入侵者,需要请走,不行就赶走。
在武老师的得到小组中,他们第一次讨论空间这个主题时,大家自然而然地讲起了自己家的故事。
黄玉玲老师讲的故事很触动人。她说,她的父亲强悍有力,是一个非常不好惹的人,也特别有意识保护自己的小家。
有一次在她的小家中,她妈妈和奶奶发生了冲突,两人吵得越来越激烈,最终她的父亲受不了了,让奶奶走,奶奶不走,并且脾气变得更大。
结果父亲拉着奶奶的胳膊,把自己的母亲请出了家。那个年代,这是有点大逆不道的事情。黄玉玲的奶奶很愤怒,接受不了儿子这样对自己。
于是做了也是那个年代很流行的事,就是回到自己娘家哭诉,结果娘家来了五个男人来为她撑腰,是黄玲玲父亲的舅舅和他的四个儿子。
他们来了后,舅舅先是训斥了外甥,这时黄玉玲的父亲,没有太为自己辩解,也向自己母亲道了歉。
可舅舅还不依不饶地说,这件事我必须要打你一个耳光,给你一个教训。
听到舅舅这句话,黄玉玲的父亲一下子怒了,对他说:你要敢打我一个耳光,信不信,你们五个都会倒下。
他的凶悍就一下子震住了对面的五个男人,再加上他本来就有不好惹的名声,舅舅和他的四个儿子没敢说什么,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
当时有一个女邻居在旁边,她事后对黄玉玲的父母说可吓死了,这件事就到这儿了,你们再也不要谈这件事了。
这件事,黄玉玲父母没再谈起,奶奶也没再谈起,但一条界限就此画出,奶奶再也不想到儿子家里去做女主人了。
也许因为有这样一个父亲,黄玉玲说,她特别爱看《教父》系列电影,觉得里面的男主角实在太强悍了。
武老师想爱看《教父》的人应该有很多,这部虚构的电影,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太希望有教父的那种主宰感,有求必应,有仇必报。
合理的法律是最好的界限,一旦我们在二元关系中发生剧烈冲突,可以寻求法律的仲裁,这时就构建出了三元关系。
合理的法律就要公平、正义,符合人性,如果法律变味儿了,变成一味维护一方,而另一方做什么都不对,那就起不到三元关系中的可靠而中立,仲裁者的作用。
和黄玉玲老师相反,武老师不爱看《教父》电影,他觉得《教父》三部曲,也就是还不错的电影,列入不了优秀,更别说伟大。
同样他父亲和她父亲也正好相反,当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他家,他父亲就没有力量去保护他的家庭,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严重的问题。
在他父亲这边的家族里,有一件事一直发生着,就是父母一定会产生一种分裂,亲这个或这几个孩子,一切资源都往他们身上汇集,而恨那个或那几个孩子,不仅不给他们资源和好处,还无情“剥削”他们。
具体来说,就是他的大伯被严重“剥削”,大伯去世后,奶奶残酷地虐待大伯母和三个女儿,后来大伯母带着三个孩子离开。
而他大伯一家,简直就像是被这个家庭给清除了一般,再也没有人提起,他成年后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大伯。
接着就是他父母被严重“剥削”,他们两个都是老好人,把孝顺视为绝对真理,因此接受了极其不公平的对待。
后来,因为哥哥也被欺负,父母才爆发反抗,接着被家族和村里公开称为不孝子孙,而他奶奶也多次在大街上骂他父母,他的父母也只是忍着。
这是对他们家严重的入侵,他父母不能保护自己家庭,因此这个家在相当程度上,失去去了温暖港湾的作用。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就是他非常缺乏界限意识。
例如读研究生时,他认识的一个哥们,自认为是艺术家,但很落魄,常常到他研究生宿舍来,躺在他的床上,有时一躺就是一整天。
这件事,他觉得没什么,但后来他们宿舍的室友受不了了,一个极限意识很强的室友,对他的这位朋友说:
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子很让人反感,你知不知道你严重侵占了武志红的利益,我们不欢迎你,你以后少来。
他的做法让他很震撼,这时他才意识到,他其实对这位朋友也有各种反感,但他没有意识到,而是把他的入侵和自己的软弱合理化了。
例如他会对自己说,他是有苦衷,他对我不错,再说要善待别人啊。仅仅这样的事,还不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第一次清楚意识到这个问题,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中。
当时在做一个练习,是五六个人围成一个圈,轮流讲述自己的一个梦想,其他人不听语言文字,而是留意自己在听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感受。
然后就此画一幅画,并像讲故事的人讲解自己为什么这么画,再给画起一个名字,送给讲述人。
轮到他讲的时候,台湾来的一位女同学画了一张很抽象的画,不知道为什么深深触动了他。
当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噩梦,惊醒后,他保持身体不动,然后他感觉在他身体上方出现了一张简直无边无际的纯黑的钢板,压得他喘不过来气,那种感觉很恐怖。
他继续保持不动,待了一会儿,突然间钢板裂开,呈现了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再逐渐地,这个钢板消失了,他体验到畅快自由,非常舒适的愉悦感。
与此同时,他想到他们家面对入侵各种守不住边界的事情,于是他第一次真切意识到,他的太多做法并不是什么善良,而是软弱。
后来和父母谈这些问题,才发现,在他们这里,他们清晰地知道,这些是软弱,但他不是当事人,没有太真切地体验那么强烈的冲突。
而是沿袭、认同、继承了父母的做法,并启动了大量合理化的防御机制,认为那些不守界限的做法是对别人好。
一直以来,他以为父亲太软弱,对父亲有点瞧不起,但那年春节,让父母讲述他们的个人历史时,他才发现父亲只是在家族和村里有些软弱,在外面的世界,他简直是个英雄。
相应的,他也是在面对亲近的关系时,容易做滥好人,而在工作关系中,他还是有强悍的地方。
他目前拥有的一切资源,也因此而来,原来他无形中认同了父亲这些东西。
最后想对你说的是,我们得意识到小家庭,首先是父母和孩子的世界,你必须保护好这个空间,这样你所在的家,才能起到港湾的作用。
总结
1.自己家是自己最熟悉、最有掌控感的地方,所以会觉得家就是温暖的港湾,可以让自己栖息。
2.很多时候,需要争斗、争取甚至战斗,才能让家真正成为一个舒适宜人的港湾。
因为你很可能会面临一些入侵者,特别当入侵者是亲人乃至父母时,无法赶走他们,甚至都意识不到这是入侵时,家就很难成为港湾。
3.我们得意识到小家庭,首先是父母和孩子的世界,必须保护好这个空间,家才能起到港湾的作用。
思考
一个温暖的港湾,只需要付出,需要成本,才能建立起来的。攘外必先安内,内就是内心,投射到外界,第一个对象就是家庭。
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家安顿好,是一个温馨舒适的地方,这样才能抵挡外界的风雨。家是心灵的城堡,肉体的归宿。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