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姐姐还关在学校,弟弟已经放寒假,每天放飞自我,把自己外出游玩的计划安排的满满的。于是我也有了片刻的闲暇,想要给儿子留一些单独的文字。记忆中这应该是第一次,作为二胎的他,总是伴随着姐姐的出现而出现。
当妈妈以后,逐渐深刻的意识到每个个体的不同。对于儿子,让我最感动的的就是他非常认真的说每一次再见。
第一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大概是在刚满一岁不久。对于离开妈妈他还处于极度焦虑之中,我出门上班的时候,为了不让他撕心裂肺的哭,有一次没有告诉他,我偷偷的走了,然后他就撕心裂肺的哭了一整天,不管家人怎么哄劝都无济于事。我回家时问他为什么一直哭,他说我走的时候没有跟他说再见。那一刻,我内心涌动,眼眶湿润。从那以后,每次离开都会去征得他的同意,哪怕这个动作要耗费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总之我就是要想各种办法说服他,知道他说可以,我才能离开。而这样的日子,他总是特别的乖,妈妈不在的时候不哭不闹高兴的玩。
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后,我突然回想起来在此之前的日子。儿子两个月我就出去上班了。跟很多当今女性一样,把奶挤出来冻在冰箱,不在家的时候儿子就喝那些冻奶。然而,我出去上班的第一个月,两个月的儿子就整天六七个小时不喝奶,直到我回到家。事后回想起来,想必也是对于没有跟他说再见的一种不满和反抗。
后来慢慢的长大后,每次他出门都要跟家里每个人认真的说再见,家里每个人出门时他也要认真的说再见。每个周日晚上都要去送姐姐返校,姐姐下车时趴在车窗上大声嘱咐姐姐,“姐姐,你在学校要乖哟,你吃饭要吃快点哟,记到要写作业哟......”,姐姐就边走边应答着。
每天早上看到我在准备出门的时候,他就开始了碎碎念:“妈妈你要出去上班了吗?你开车还是走路啊?你开车要小心哦,开车不能耍手机哦,开车要看红绿灯哟,要开慢点不要开快了哟,你走路要小心点哟,小心有车子哟,你下了班要早点回来哟.......”,伴随着他的碎碎念,我准备好了出门,看到我穿鞋子的那一刹那,不管他在忙活什么,他一定会立马放下,然后跑过来,“妈妈,再见!”,然后站在院子门口,继续刚才那套碎碎念夹杂着妈妈再见,随着我越走越远,他的声音越来越大,院子门口距离小区门口五六十米的样子,你一直能听见他的声音。直到你消失的看不见,他的声音你再也听不见,他才转身回去做自己的事情。每天如此,每一次的再见,在他看来,都是一次无比重要的盛典,都值得放下所有重要的,好玩的事情。我是一个来无影去无踪、不会说再见的人,遇到如此的一个儿子,每一天都是震撼,每一天都是学习,每一天都是滋养。
最近搬家,还是一楼。每次出门都会经过客厅外面的小路。他会帮我打开家门,打开单元门,然后非常快速回到客厅,脸和嘴贴在客厅的落地窗上,大声的喊着再见,大声的嘱咐一些注意事项。每一次离开家门,我都感觉得到无限滋养,无限温暖,而另一方面,感觉儿子在用整个生命在说再见。当文字写到这里的时候,愧疚感突然涌上心头。有一种儿子把他整个生命都给了我的那种感觉。面对他每天如此的嘱咐,除了温暖,还会有些心酸。心酸本来不该他这个年龄该有的表现。虽然他经由我的身体来到了这个世界,但他认为他的生命都属于我。面对他如此的付出,我给与了他什么?我能给他什么?
人生是场孤独的旅行,谢谢有你温暖相伴。谢谢你,认真说再见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