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许多书评和各平台中纷纷在讨论申克·阿伦斯所写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由于好奇心驱使,阅读了本书内容之后并做了实际应用,本书的介绍就不再多做详述,这次仅针对三点内容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一、卡片笔记法不是分别独立的项目,而是彼此关联的整合系统。
以往,传统记笔记的方式是从一个标题开始,由上至下有条不紊的依序记录下内容,这样的好处是,可很直观的了解一个知识的整体,以利后续的复习巩固。
后来出现了康奈尔笔记法,又称5R笔记法,这5R分别是记录(Record)、简化(Reduce)、背(Recite)、思考(Reflect)、复习(Review)。这个笔记法独特的三部分系统布局,下方横框处可帮助总结思考,在左侧栏位可达到提纲挈领作用。
或可加上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记忆的愈容易,就愈难被提取出来。康奈尔笔记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帮助思考和复习,且做到了知识的关联与扩充。
而卡片笔记法与以往笔记法之不同处,你所建立的是“卡片”而非一篇篇的“文章”。
例如,我今天习得了一个有关于智力评估方面的知识,我可能开始会想到的是IQ是如何测试的,起源为何?提供了什么价值?问卷的评估如何确认有效?接下釆,我会又想到,有没有其它智力方面的评估法?那么评估出来的结果?带来了什么样的信息?智商高的人,是如何造成的?大脑结构与正常人有哪些不同?要如何才能更容易解释天才们的思考模式?
相关的知识想要探寻解释,很多时候我们有的可能只是概念,可能非完全了解。我们所习得信息大部分都是碎片化的游离,要经由我们的注意才能唤醒,并与其它知识建立起关联,才得以被转入长期记忆中,不然就会被遗忘。
而自上而下的笔记方式,不利修改和扩充,尤其在写一作中可能突然会有些想法和灵感,也可以藉由记忆卡片的方式暂时记录,这样的方式,可以不用一直花费专注力在构思未解的疑问上,可让思考变得更轻松。
二、关于卡片笔记法如何操作
在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中,他利用本书中所介绍的方法,在近30年的研究工作中,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很多都成为了各领域的经典之作。
在卢曼卡片盒写作法架构为:“组块”和“双向引用”。组块就相当于每个知识模块内容,将相互关联的连系在一起。可由上至下或下至上的方式将知识做连系。
主要分为三种笔记,另一种是暂存删除的项目笔记。
1.闪念笔记:
就是可以将随时的想法、阅读的笔记、或金句记录下来,目的在提醒自己,有想法还没有被解释,就是还没经过消化的内容以临时的方式记录下来。
2.文献笔记:
将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是一种刻意练习,此步骤可以反馈出我们在内容上是否理解,用自己语言解释记录,并将参考书目也一并记上。
3.永久笔记:
将前二顶笔记确认是否为所需要的,删掉不必要的,前后论证要一致,有一条主要的思考主干,才能萌发出相关知识联结。
有了永久笔记后,把每一条笔记归在相关笔记的后面,相关笔记+链接(索引)。
索引就是#……,使用标签的方式便于认别,这样当要找寻相关卡片时,就可以轻易将它们聚在一起。
4.项目笔记:
是在特定项目的任务结束后,会被删除的记录,类似垃圾箱的作用。
使用了记忆卡片盒笔记后,我的感想是,由于我的生活方式,较难以待在一处写作或阅读,思考会经常会被迫中断,而要回归到原来状态往往又需要一点时间,像这样笔记可暂时存放在一处,有空时再来反思,时间久了,即使利用碎片的时间也可以逐渐建立起群聚效应,得确符有合我的学习需求。
在记录卡片笔记时,绝对不是仅仅光做到记录而己,而是要将自己的想法或者卡片盒中已有的卡片笔记进行回顾并建立链接,这种笔记本质上不是为了收集,而是为了衍生想法、论点和讨论。
三、如何做个好的阅读者
使用记忆卡片记录的最大目地就是阅读后的笔记可应用在写作上。而记忆卡片不仅是工具,更是帮助阅读后思考的方式。
“有经验的学术读者通常是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并试图结合其它可能有用的方法;而没有经验的阅读者则倾向于采用文中己有的问题和论证的框架,并将其作为既定的内容。优秀的读者能做到发现某种方法的局限性,看到文本中没有提到的东西。”
这告诉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学习不仅针对书中论点内容学习,还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论点是否真实可行?是否可应用在其它的不同的领域?
跳脱原本的思考框架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可能是使用卡片笔记法较难突破之处,因要转化长久以来的认知习惯而建立新模式需要适应。也可能有也人跟我一样会担心自己的记录恐有所遗漏,但我想能查缺补漏,经常列出笔记帮助思考也是很好的学习的过程。
知识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只要开始思考,并寻求答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就能不断扩展和延申,滴水成海,厚积薄发。
有兴趣的伙伴也可体验记忆卡片的记录方式,也可以相互交流你的使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