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与进步,必然是孤独与痛苦的

2015年老师就说过这句话,我也用这句话劝说过他人,自己也多少是有所感悟的。但是我未曾完全相信它,我也认为成长和进步是快乐和喜悦的,到底是什么让我有这种感觉呢?是因为认识,因为不够细致,从没有去真正捕捉过这些一闪而过的念头,也就无法进行追问。所以成长与进步是孤独、痛苦与喜悦、快乐是并存的,因为有孤独、痛苦,才能感受到进步成长后的喜悦快乐,所以白岩松说的“痛并快乐着”一点儿也不矛盾。

成长与进步,必然是孤独与痛苦的。任何动物的蜕变都是痛苦的过程,痛苦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就是常态,为什么会有一个负面的形容词?是我们不接受这些蜕变与成长的不舒适,才将其称其为痛苦。若改称其为考验和锻炼,当然好些。再改称其为成长的体验、生命的刺激、当然有鼓励自己努力的正能量。但是,不论在言辞上如何鼓励自己,对于痛苦,我们还是习惯性地选择逃避。我们虽然被教育要接受磨难,但心里头还是不免希望自己是稀有的例外。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话虽然振奋人心,然而,我们总不免会想,我并没想做肩负天下重任的人,应该不需要这些磨练吧?我们尝试着歌颂痛苦,但总也觉得后面有“阿门”的回音,难道这些歌颂只是祈祷与希望?拖拖拉拉地,我们成长了一点,在成长的喜悦与考验的恐惧钟摆中,我们一会儿自我陶醉,一会儿极度沮丧;我们一会儿心高气傲、自比历史上的英雄、圣贤、佛菩萨,一会儿又想做一个平平凡凡、人家不知道的隐士。我们骨子里还是恐惧,我们的成长也总不到头。

摘抄自2015年的文章《向死而生》中的一段话

老师的文章提出问题,厘清思绪,就像拆解机械,一点一点,然后重新组装成不同的东西呈现出来(新的观点),问题迎刃而解,认识逐渐提高,灵魂的“金钟罩”之壳一点一点敲碎。拜读老师文章的过程,真的像沐浴在老师散发出的“生生之光”中,美哉妙哉!!!!

的确,人很难有挥舞慧剑、自斩生命的勇气。师父是需要的。师父不可能作我们的刽子手,但是,师父会引导我们到“退无可退”的窘境,师父会逼着我们迸发出向死而生的勇气,师父会持续地引诱我们、恐吓我们面对恐惧。师父会让我们自己提着剑尝试向自己的头斩去,然后发现什么都没有,挥无可挥,斩无可斩。师父,就是我们的恐惧。师父,就是我们!

看到这里,我竟然眼睛开始湿润,噙满泪水,是因为我真的在书院、在尹老师这有这种感觉。

无限感恩老师!

20250422  小芳于吉安拜读老师文章《向死而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