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成为年轻人的社交符号,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与MBTI有关的话题层出不穷,“i人最完美的周末法”“当e人去露营有多嗨”。 当陌生人一见面,不再问你姓名,而是问:“你是i人,还是e人?通过展示测试结果,年轻人寻找同类与归属感,杜绝无效社交。但标榜这样的人设,真的能避免精神内耗,换来更加通透的生活吗?
关于我
我的主职是个做技术的,需要我INTJ性格,但是我的兴趣是个旅行博主,又需要我ESFP,这导致了我发现我在工作和生活里,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性格。在不同的场景下,逼着我在各种性格里反复横跳。
MBTI是给别人的一张名片
MBTI作为一种社交名片,的确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得开启社交。但是作为一个性格测试工具,我却不想用它来定义自己的性格,我觉得一个人同时拥有两种截然相反得观点而不打架才能算活的通透。避免精神内耗靠的是知行合一,而自我定义性格对自己只会是枷锁。
MBTI其实是一种习惯的力量
性格改变,往往需要耗费巨大的力量。而人性往往是懒惰的。就像习惯了刷抖音获取知识,就懒得看书。习惯了大厂的高薪,就不会放下面子去工厂打螺丝。习惯了雄鹰的女人, 就不会喜欢麻雀。
突破MBTI的束缚,走出舒适圈
MBTI的确促成了短期内降低沟通成本,快速了解对方。当你潜意识里自我认同这些性格,同时抹杀的是走出舒适圈得勇气。
MBTI似乎让我们有了一种借口。既然我是个内向的人,就不要让我做外向的事情。既然我是个重感情的人,就不要让我去理性思考。既然我是我个随性的人,就不要用计划来束缚我。
环境塑造性格
狮子为什么群居而老虎是独居?因为狮子生活在大草原猎物密度高,群居捕猎更有效。而老虎生活在森林,猎物比较少,森林还可以搞伏击,独居收益更高。事实上,什么样的性格,是由于环境塑造而成。当你没法改变环境,就只能改变性格。
做旅行博主有两年了,在镜头面前,活生生地把我一个i人,变成了一个小e人。如果我当时限定了我是i人,也没有我旅行博主什么事情。
MBTI是给别人看的,而我们要清楚,性格不是不可改变,而你有无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