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98】第一季度检视系列1:亲爱的你睡得还好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睡眠:时间管理的的第一步就是早睡早起。

【概况】

第一季度的睡眠整体理想,90天内有五天晚于10:30入睡,平均的入睡时间在21:30,起床时间5:00,睡眠质量良好。

【收获】

早起这件事,再也不需要意志力的驱动,体内最强的钟--生物钟,会让我自然困自然醒,一整天精力满格,没有早起带来的精神不振和哈欠连天。

更为欣喜的是,以往困扰我的:不早睡的孩子&猫头鹰型的先生,在历经半年的调整后,终于一家人可以同频早睡早起了。

【经验】

尽量减少晚间的应酬和活动,养成回家执行晚清单的习惯,睡前要有仪式感,一家人开启番茄故事模式,两小只专心听故事,爸爸妈妈手机断舍离专注讲故事。故事后熄灯当香香版的《摇篮曲》响起,一家人也就安心睡了。

❤论睡前曲目的重要性。

以前二宝在胎教和两岁之前一直是听莫扎特的音乐,一听就睡。

后来,两小只晚上要闹着玩,要一起睡,莫扎特的音乐对女儿不管用。

往往儿子睡着了,女儿还翻来覆去不睡,有时还故意再逗一下二宝

如此一来,我的催促声、女儿的抗议声、儿子被吵醒的哭闹声、先生的安抚声四起,早睡就泡汤了。

经过几个月的尝试和调整,《摇篮曲》成为了全家的睡前曲目。

此曲一播,不仅孩子,连我和先生也昏昏入睡。

偶尔孩子们兴奋时,也会一起喝着唱,听着两小只奶声奶气地唱:

“寒风催五谷,遥风到天涯,枯木也能发新芽,馨香播种摇篮下”真是萌翻了,

一般情况下,一曲唱完,就安然入睡了。

睡得早,睡得饱,第二天一大早,一家大小的精气神足足的,

女儿自然醒,再也没有以往的赖床不起和“起床气”,当然也省去了老母亲各种“花式”哄娃起床大法,

自动化宝宝从自动化起床开始。

【不足】

当然,也有需要精进的地方。

一是我的午间休息或冥想保证不了。

有时中午稍微干个事一不小心就干出心流的感觉,不知疲倦忘记午休了。

午休不到位,影响下午的状态是必然的。

饭后休息一下,哪怕是一小会也是极好的。

二是晚上睡觉的时间还可以再提前一些。

天渐暖渐长,下午加大两小只户外活动量助眠。

【下一阶段小目标】

让两小只的晚间睡眠状态保证到10小时,加上午休2小时。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和先生每天保证5个睡眠周期。

晚间1.5小时算一个周期,午休30分钟算一个周期。

按照睡眠科学,一周保证35个睡眠周期即为优秀。

那么,每晚至少保证6小时,午休半小时,精力是没问题的。

【分享】

关于睡眠这件小事

很多人会跑来和我说,我也知道早睡早起很重要,但臣妾做不到啊。

事实就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习惯的重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僵化,固化,内化,优化四步走。

2.一定要循序渐进。每周提前十五分钟也是极好的,用力过猛只会适得其反。

3.适当放过自己。初期的早起,会有想睡回笼觉,会百天犯困,都是正常的,一周里有三四天做到预想的早起也可以,烂开始好结果。

4.掌握科学的睡眠方法。推荐阅读《睡眠革命》,让你更了解睡眠的真相。

5.善用利器。个人使用过的APP有:蜗牛睡眠,sleepcycle(可在浅睡眠时唤醒)



sleepcycle


sleepcycle





sleeptown(forest公司出品,趣味性浓,完成睡眠任务就能建房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使用手机APP弊端就在于需要手机放在床头。

目前我使用的是佳明手表,记录准确,通过connect,可以在手机上查看日和周的睡眠数据。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6.群体化学习。一群人刻意练习,更有利于养成习惯,互相监督和鼓励,如果你想加入,可以联系我,加入小伙伴们开启早睡早起的自律之旅。

【写在最后】

效能家庭第一步:睡早睡饱

因为我坚信睡得好,孩子的发育才好,大人的精力才好,一家人的情绪和状态才好。

陪伴孩子从小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是父母送个孩子的一大礼物,也是我刻意练习早睡早起的初衷。

❤早起的过程会遇到什么问题?

我是如何循序渐进做到近500天早起的?

早起后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一起期待下个季度的睡眠检视的分享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