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加入“梅高美生命课堂公益群”,还要感谢侯君老师。
当时我的一个同事莫名的就开始冷落我,责骂我,我莫名其妙,因而非常难受,无法接纳这个事实。于是找到了在我朋友圈中经常发布一些心理咨询信息的国家二级咨询师侯君,她为了做了很多的心理疏导,后来她参加了梅梅老师好像是在武夷山举办的线下课,不久之后她就把我拉进了“梅高美生命课堂公益群”。从此,我开始看到了身心灵的影子,也开启了我的泡群生涯。
盘点泡群三年来的收获,我觉得应该体现在这样几个关键词上:觉知、界限、配得感。
首先说觉知。这个词太恰当了,有觉知的生活和没有觉知的生活是两个不同的维度。同样一件事,如果你带着觉知去看待,那么你就会清明而不至于产生痛苦。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你也知道处理这件事有几种做法,你选择的做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就是觉知。所以当看到这一点,你就会对要产生的后果有一个预见,而不至于当新的问题出现的时候束手无策。
二是界限。家庭成员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在交往过程中保有一定的界限,就会减少非常多的苦恼。自从知道了觉知和界限这两个概念之后,再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会问自己,这是你该做的吗?在这个问题上,你应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最好?
有一首诗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说的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一定要保持一定的界限。同样夫妻之间,子女和父母之间都应该保持界限。不越界是减少生活痛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是配得感。物质层面的不配得感主要源自于内心的匮乏和不配得感。比如说,如果有同事或朋友说:“哎呀,你这件衣服真漂亮。”,你就会以“哎呀,我就是太胖了。”来回应。觉得自己这么胖,还不完美,不应该得到这样的赞美。这是不是典型的不配得感?
买衣服总去特价区,一起逛街你买了五元钱的雪糕,我必买十元钱的水果。如果不这样,就会觉得占了人家的便宜,内心不安。只要别人请我吃饭,我总是感觉心里亏欠了很多,于是想方设法还回去。
通过泡群,我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这些问题,现在能做到为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人的帮助。
我记得一个哲人说过:“每个人都应自视为能配得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这句话跟梅梅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现在,儿子买的几百元一小瓶的国际品牌护肤品,先生买的几百元的小衫我都欣然接受。花钱是享受在慢慢成为我的一种消费心理上的习惯。
当然了,泡群三年收获远不止这些,希望我的理解是以微见著,大家各抒己见,慢慢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