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读多少书,在一年内?是5本,50本? 当然书读得多,不是唯一要素,还有读懂了,吸收了,并指导行动才算真正有用,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现在的世界都是浅层阅读而不是深层挖掘,只有值得的阅读的书,才值得花时间,毕竟时间是这样的宝贵,需要好好珍惜。
现在就跟大家讨论一下如何可以读得多点书,8个方法供大家参考,著名作家Neil Pasricha非常推崇:
1, 在家里集中阅读
家是最温暖舒适的地方,如果你爱这个家的话,那是最能给我们阅读感觉的地方,熟悉的环境,自己有藏书,一杯茶,一段让自己思维发散的时间。不过为自己创造适合的条件,如电视机的重要性必须得降低,肥皂剧,娱乐新闻,电视新闻,通通都消耗你的生命的非必要品,除非你有真爱的电视节目,否则就想想看,被动地看着电视屏幕,被里面的真人秀节目吸引着眼球,然后哈哈大笑,看完就算了,时间过得快,但是一点意义,没有在身上留下痕迹,什么成长都没有。
2, 做一个公共小承诺
如果你在朋友圈,微信群,告诉大家,‘我要每周读一本书,一年50本,写多少读书笔记,等等’,当然数量自己定,什么书,多厚的书你自己选,你能否完成,也没有人在意,但是从心理学上看,自己的承诺如果公开了,对自己的约束还是有一定成效的,这个承诺会时时刻刻或多或少推动着你往读书目标迈进,如果你重视你自己的承诺的话。
3, 找到可靠的,有意思的书单
每年出版的书汗牛充栋,不可能看得完。现在在亚马逊,豆瓣,微信公众号里面有很多书单,都分类很清晰,但是并不是适合每个人的,照搬过来,也不现实,很多自己也没有兴趣。关键是自己喜欢看的书,自己慢慢去找,从书单开始,挖掘自己的喜好,也有一些名人,如比尔盖茨,巴菲特的书单,如果有兴趣,读几本,很有用,因为他们能读的书,一定是有相当水平的,否则他们不会花时间去读,想想看,他们的时间多宝贵啊,他们都能花时间看,我们跟着读读,不会亏!不过有人会说,他们大名人看的书,我们小人物根本上不了那个层次,读了没有用。书籍里面的知识和道理都是有共通性的,融会贯通,小市民也可以感受里面信息给自己的积极作用,只是很多时候自己不知道而已。
4, 改变读书的思维方式。
有时候书读到一半,或者真的不喜欢,就放下它。有人建议经常读似懂非懂的书,是的,这样可以思考,但是如果一开始就不怎么懂,不怎么喜欢里面的语气,节奏,语言方式,不如就放下它,有时候不仅仅是内容让你不懂, 而是文学方式都让你不喜欢。那就找别的更合适的书,毕竟一生如果你能知道读多少书,算算也能知道,把时间留给你喜欢的书上面,不要浪费时间,不要浪费阅读时间。哪天你如果再重新拿起那本曾经放下的书,感觉也许完全不一样。
5, 传统订阅纸质的书报杂志,能省就省了
现在纸质的书报杂志,就算你订阅了,你也不一定没时间看,不能每时每刻都带着在身上,一堆的长期订阅的旧刊物堆起来,不如几十本有意义的好书。用这个钱,订阅一下网上的付费专栏,如得到App,吴晓波频道之类的,那花费也不多,也是可以随时更新新信息的。
6, 更新你的书柜上面的书
书柜里面的书都不是死的,你得让它们活起来,藏书的地方就这么多,不断更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才可以让自己读得更多。动态的书籍不断流转,进进出出,让人紧跟知识更新的步伐,多好?
7, 不要放弃纸质书,那里有真正的读书感觉
电子书,Kindle,手机终端阅读是大势所趋,但是不要放弃纸质书,把书捧在手上,才真正有读书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书香页页。我们很多时候看着屏幕,接受信息,如果你想深入,电子化的虚拟产品有时候并不能代替实际的书籍,随意翻翻,书乐处处,令人舒心。
8, 1万小时法则,十分适用
据说史提芬金多少年来都是书不离手,即便是与女朋友排队入场看电影,都是要捧着书在看,进了电影院,还在看,直到灯灭了为止。特别的是, 灯一亮了,他又把书拉出来了继续阅读。这个故事如果是真的,说明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他真的很爱阅读,二是他爱阅读比爱他女朋友更多,三是做他女朋友真的要很大的能耐。四是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得更多,利用空闲碎片时间,每天都有很多这样的空余时间可以挖掘,这些空余时间加起来就是很多宝贵的资源了。1万小时法则,同样适用,不必要特定的时候和地点,相反地,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这里几页,那里几页,加起来就会很多,长期的习惯就会慢慢形成。当然一天中什么时候读什么类型的书,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分类,需要动脑思考的,在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读,在放松的时候读情节的虚构书,等等。
我们一起阅读快乐,多多阅读。
我是朗月Raymond,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