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xima.tv/xjErCj复制链接可听音频。
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今天分享一首《渔歌子》,我们先来一起感受一下这首词。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
桃花流水:桃花汛,在春三月。
鳜鱼:桂鱼
箬笠:箬叶所制的斗笠。
蓑衣:蓑草编制的雨衣。
这是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著名词作。作者也因此而传名于世。张志和在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做过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事被贬,赦还以后,绝意仕途。自号“烟波钓徒”,长期过着隐逸生活,徜徉于太湖一带山水之间,他学问广博,工诗善画,精通音韵,善于汲取各方面营养化为己用。《渔歌子》便是借鉴民间渔歌而创作的。
由于取自民间,这首词的基调清新、质朴,同时,又因作者是以“烟波”为寄托的文人式的“钓徒”,故词中还融合着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古代隐士文人淡泊、高远的意趣。而作品对淡怀逸致的抒发,是诗画相兼的。作者寄情于景,以词入画。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全篇二十七字,字字珠玑,写了山、水、白鹭、肥鱼、斜风细雨,更有优游自在的渔父。江南水乡风物如画:鹭在飞、花在飘、水在流、鱼在跃,再加上斜风和细雨,一切景物都是那么新鲜、清丽、秀润,天地万物似古代文人画的水墨晕染般成为浑然整体。渔父也被眼前景物所吸引、陶醉,不愿意离开这个宜人的境界,自然产生“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执着。以点睛之笔为结句不仅是对垂钓的执着,更是作者决心以山水为家而终老,于平淡中求真味。
全篇音节自然、简短、随和、淳朴,体现了作者平易近人的情调和平淡宁静的风格,给读者带来词人淡怀逸致的美感。
(注:部分文字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