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就很像音乐剧,比如经典剧目虽然不少,但每一部里面,出彩的唱段其实不多。比如你熟悉的《猫》(Cats),别看名气那么大,其实里边只有一首《回忆》(Memory)堪称经典。在我看过的所有音乐剧里面,所有唱段都出彩的,只有一部《悲惨世界》。
如果我是音乐剧演员,也一定会把演出《悲惨世界》作为我的职业梦想。想象一下,在舞台上唱着那些荡气回肠的旋律,自己都会爱上自己。莎剧演员表演台词,就像音乐剧演员表演唱段,那种感觉是影视剧演员无法体会的。《哈姆雷特》就是莎士比亚台词功力的炫技场。
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的影响有多大?甚至大到以你不会察觉的方式存在。举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子:果壳网。因为它是做科技内容的,所以这个名字会让我们想到霍金的畅销书《果壳中的宇宙》。
但你要知道霍金这个书名也不是原创,它的渊源,就是哈姆雷特的一句台词,这句台词是这样说的:“即便把我关在一只果壳里,我也会把自己当做一个拥有无限领土的君王。”这句话用到了莎士比亚最爱的修辞手法之一:antithesis。中文通常翻译成“对偶”,但我更愿意叫它“反差”。
“果壳”这句台词出自第二幕第二场,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小心试探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虽然装疯卖傻,却总是话里有话,既荒唐又像是别有深意。哈姆雷特其实还没有能够把自己当做“拥有无限领土的君王”,因为后边还有半句:“如果不是因为我有噩梦的话。”整句话是这样的:即便把我关在一只果壳里,我也会把自己当做一个拥有无限领土的君王,如果不是因为我有噩梦的话。
在莎士比亚时代,噩梦通常被认为是抑郁的表现,抑郁的人最容易做噩梦。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先要搞清上下文。
一开始的对话里,面对两位别有用心的儿时玩伴,哈姆雷特讲了一句很疯也很真实的话:“丹麦是座监狱。”说它疯,因为丹麦当然不是一座监狱;说它真实,因为在哈姆雷特当下的感受里,丹麦确实是一座监狱。他被困在这座监狱里面,被迫隐忍,被迫装疯,被迫用假面应对面前的这两个名为伙伴、实为密探的家伙。罗森格兰兹误以为哈姆雷特是嫌丹麦太小,不足以施展野心,哈姆雷特这才感慨着说出了那句“果壳”的名言。
在哈姆雷特看来,政治野心毫无意义,统治广袤的疆土并不会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因为一个高贵的人,精神是可以自足的,不依赖贫富贵贱等等貌似很重要的外部条件。这种观念,中国人反而更容易理解,因为这就是《庄子》最核心的命题:无待。只有无待,不依赖任何外部条件,才可以逍遥游。
有待的幸福,或者说依赖外部条件的幸福,都是不可靠的。如果有钱才能幸福,那么破产就会带来不幸,而破产这种事谁也说不清楚会不会发生,什么时间发生。如果身体健康才能幸福,那么伤病就会带来不幸,而伤病这种事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发生。
只有纯粹的精神满足才是真正自给自足的,完全可靠的,不必担心会失去的。既然一辈子都不会受损失,当然一辈子都不会患得患失,担惊受怕。这样的踏实感,由“无待”带来的踏实感,才是幸福的唯一来源。
所以,一个达到无待境界的人,无论做国王还是做囚犯,无论是被困在一只果壳里还是拥有全部宇宙,感觉都一样,所以都无所谓。哈姆雷特当然没读过庄子哲学,但古希腊的犬儒哲学和庄子哲学遥相呼应,这就是“果壳”一语的哲学渊源。哈姆雷特相信自己本可以达到这种境界,只是被噩梦阻碍了。
这噩梦,也许是他性格当中忧郁、软弱的一面,是这种秉性制约着他的自由,否则他就可以干脆利落地杀掉国王,为父报仇,根本不必前思后想,有那么多的顾虑。就算被魔鬼欺骗了,杀错了人,或者虽然杀对了人却伤害了母亲,那就坦然接受惩罚好了,总胜过现在这样小心谨慎,束手束脚。
所以,这句台词,其实表现的是哈姆雷特内心的纠结。只是,作者已死,台词有了自己的生命,自由生长。
2019------《得到·专栏》 课程笔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