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翻阅旧稿,校正错别字,删繁就简,补充内容,总会有些新的想法,想向人诉说。
我写过不少生活札记,零散文章。从散文随笔的角度考量,虽然不敢自夸写得很好,却有内容,有实感,语言较为顺畅,还有点可读性。
所写的太多是些普通的民众,社会底层的种种生活。人处僻壤,居于一隅,所见所闻毕竟有限,无非就是一些小小的生活场景,辛苦劳碌的人们,以及他们平平淡淡的故事,一些生活琐事。
他们长年累月地劳作,为自身的生存是一面,而为社会负起一分责任,贡献他们一分子的力量,不也是有意义的一面么?
人世间,哪来那么多英雄好汉?又哪来那么多高大上的典范?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靠的就是大众的力量。
如果说,个体就这么一点微力,一点微薄贡献的话,众多人们的微末之力,一旦凝聚起来,融合在一起,那力量也就可以进行创造发明,科技革新,移山填海,制造宇宙飞船、核潜艇,上可揽月,下可潜海,不断的创造丰富的精神、物质财富,让人们逐渐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美好的愿景。
远古的事物姑且不论,就近代而言,人们的智慧和劳动,创造了几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业!
自古以来,运载靠舟楫、牛车马车,或人抬肩扛。小时候,我就常听长辈讲“灯芯担成铁”的故事。在那个以点油灯聚光照明的历史阶段,交通运输极其落后,在没有水上运输条件的地方,一般生意人的货物,只能雇人挑担。
往昔的雷州盛产灯芯草,其茎髓色白,晒干比鸿毛尤轻,灯盏盛了豆油或菜油,置一小段灯芯,即可燃亮照明。一豆油灯,多少妇人在针黹,纳鞋,刺绣。一窗昏晓,一盏孤灯,五更黄卷,寄托着几多读书人的梦想!
据前辈说,如今的广西玉林市,即曾经的郁林州。当时雷州的灯芯,远销郁林。按度娘的解答,雷州至玉林是263.6公里,驱车走沈海、兰海高速和一段国道,行程才3小时26分。
然而在那个步行挑担的年代,从雷州挑一担灯芯到郁林州,爬山涉水,上坡下坡,山路弯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日晒雨淋,餐风露宿,历经几多艰辛,受尽几多饥渴,说轻飘飘的一担灯芯挑成了铁,是最形象的比喻。
雷州半岛是台形地区,以红土地闻名,历史上又曾是一个久旱之地,往昔生产极为落后。在封建王朝,还是流放有不同意见者的荒蛮之地,连寇准那样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曾被贬雷州,心灰意冷,赋诗慨叹:“曾为深冤无处雪,年年江上哭青春。平林雨歇残阳后,愁杀天涯去国人。”也就可见昔日雷州的情状了。
新中国成立后,黎湛铁路的兴建,营运,鹤地水库的修成,雷州青年运河的开通,琼浆玉液益四方,雷州半岛的落后面貌从此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完全可说是日新月异。
如果你有机会看看雷州青年运河东海大渡槽那些用青石砌起的柱墩,你就知道雷州半岛的人民,费了多少功力,付出了几多汗水,才有如此巨大而有益于后人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所建设的国道、高速公路、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湛江的海湾大桥,东海岛钢铁厂,星罗棋布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开通的高铁,种种巨大的工程,无不显示出辉煌的成就,记载着湛江人民的拼搏精神和为社会建设作出的伟大贡献。
我所列举的只是局部情况,而全国一盘棋,在我们广袤的土地上,社会的迅速发展,种种伟大的工程,为这些建设而努力的人们,竖起了丰碑。值得我们记叙的感人场面和故事,实在太多。
一边是良田变成高楼大厦,变水泥、沥青大道,一边是耕山种果,填海造地,网箱养鱼。许多社会现象,我都没有认真思考,真正展开来,认真写过。作为一个作者,似乎失职,还没有真正负起为人为文的责任。
有人说,没什么好写。其实,这人世间,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思考,去写了。
我常常想,为什么我就不能拓宽视野,站在更高的境界去观察,去审视,去思考生活呢?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的现状,熟悉建设者和大众的生活,真的很有必要。
细细反思,我真得多出去走走才行。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才会有更深切的体验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