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໒(❛c❛)७领导力(ӑ_ӑҨ)

θ..θ

与人交流时,如果过度使用不确定、甚至有自贬意味的语句,不仅会削弱气势,还可能影响到你想达成的交流目标。商务交流培训师芭芭拉·帕克特(Barbara Pachter)在《 正面迎击的力量》(The Power of Positive Confrontation)这本书里,介绍了自我贬损语言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

芭芭拉·帕克特介绍,“我想、我希望、或许、一点、小小的、可能”,这些都是自我贬损语言。如果你确实知道某件事时,千万别说:“我想……”,因为这种说法带有自我贬损意味与不确定性。比如,一位客户经理接受顾客反馈时说 “我想我会去做的”,这样不如“我今天就去做”那么礼貌而有力。

西方国家的人们常常会把“对不起”挂在嘴边。帕克特认为,除非你真心想向人道歉,或者是需要承担道歉的责任,否则不要随便说对不起。在做开场白时,不要用道歉或是优柔寡断的字句开始自己的表述,有礼貌并不代表要贬低自己的问题点或者要求。比如,当你第一句就说:“我痛恨要说出这件事,我真的很不想说这件事。”对方可能会想那你为什么要说。当你说出礼貌而有力的开场白时,记得不要在结尾使用“我不知道……你觉得怎么样呢”这种游移不定的语气,它会削弱句子的力量。

帕克特还建议人们,在做商务汇报时,不要重复“嗯、噢、这个、那个、好吗、之类的、可以吗”这样的虚词,这样会让听众分心。在沟通时,也可以多用“我”,而不是“你”。比如,“我不同意”要比“你错了”这种表述的效果好;“我没听懂”要比“你没有正确表达”好;“我不知道”要比“你没告诉我”好。

⊂^j^⊃
王功权曾经是鼎晖创投合伙人。鼎晖创投的一个经典案例是投资了奇虎360,等到奇虎360在纽交所的上市之后,鼎晖赚了2亿美元。离开投资界之后,王功权的身份变成了创业者,创立了青普旅游,是一个人文度假旅游项目。虽然离开了投资界,但是王功权还是会不时地对投资界进行点评,比如在共享单车最火的2017年,王功权就直言不讳地说共享单车模式是非常危险的。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时,王功权说,自己对共享单车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他的“互联网发展三段论”的理论。
王功权把互联网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门户时期,就像漂浮在天上的云。第二个阶段,诞生了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一阵瓢泼大雨,把所有的传统产业打翻在地,彻底冲击了所有行业。现在到了互联网的第三个阶段,差不多两年前开始,就是瓢泼大雨之后,雨水全都渗到土地里,然后会催生传统经济和产业跟各个领域的结合。到这时候,很多互联网模式逐渐消失,也就是互联网的应用已经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王功权看来,大规模、标准化、低成本是典型的工业化时代的特点,这个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如今是体验经济,它最大的特征是差异化。这个时代的规模,也不再是传统的垄断用户形成的规模,而是差异化前提之下的规模。
总之,王功权认为,在这个阶段,投资人如果还是非常浮躁地去寻求爆炸式增长的项目,非常不现实。而且,两年前投资人和创业者谈的那些概念,不仅过时,还会成为理解未来的障碍。

.( '¸' ).


我们读历史的时候,经常会觉得奇怪。有一些手里有兵有马的军阀,身边也有一些谋士,这些谋士往往会给主公出一些很靠谱的主意,但是这个主公就是一意孤行,不听从那些正确的策略。本来有夺取天下的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才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我们就拿隋朝末年的几个人来举例子。

隋朝末年,隋炀帝滥用民力,穷兵黩武。第一个起兵叛乱的大臣是谁啊?是当时的礼部尚书,开国大将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当时杨玄感在黎阳一带督运粮草,他看到局势动荡,就率领当地的八千船民起兵造反。

杨玄感造反之后,他的好友、也是功臣之后的李密,前来投奔。他为杨玄感献上了战略史上,颇为著名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就是直接迎上去跟隋炀帝打。当时隋炀帝还在辽东前线,刚刚战败。李密觉得,打这种军心不稳的残兵败将,断其归路,最容易得手,而且没准就可以直接干掉隋炀帝。

中策,去打关中,也就是长安。道理也很简单,关中的战略位置特别好。

下策,才是就近攻打洛阳,占领河南。但是李密觉得,洛阳的防务很好,粮草又多,不容易打得下来,时间一长,就不好说了。

你看,说得多好。但是,就像历史上无数次重演的那样,杨玄感没有听李密的上策和中策,而是采取下策去攻打洛阳,最后果然就被剿灭了。

那是杨玄感愚蠢吗?细想一下,不一定。

刚才我们说到,杨玄感起兵是在河南的黎阳,手底下的八千船民,都是当地人。他们跟着造反,只是为了讨口饭吃,在那个时代,他们怎么可能愿意背井离乡,远征它方呢?他们也不是正规军,战斗力肯定很弱。带着这只队伍,甭管是北上还是西进关中,谁能保证路上不被各地官军阻击?一场败仗,军心可能就垮了,也可能还没走出河南,就被剿灭了。

所以杨玄感只能这样,就近攻打一个目标,比如洛阳。万一打下来了,一方面士气大振,可以拥有更大的号召力。另一方面,洛阳周围有兴洛仓、回洛仓、黎阳仓几个大粮仓,手里有了粮草,可以吸引更多难民来投奔,这样就能用“滚雪球”的方式迅速壮大。

换了你我,在当时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战略高明与否,可以理论推导。但是每个人带兵的人,都受制于他面临的实际情况,不是所有的高明战略都可以实施的。

其实紧接着,出主意的李密也遇到了一模一样的情况。杨玄感兵败之后,李密加入了瓦岗军,也就是评书中说的瓦岗寨。当时也有人建议他西入关中、占领长安,这回轮到李密来尝尝这个两难的滋味了。

李密说,“君之所图,仆亦思之久矣,诚为上策。” 你说得很对,我也这么想,这是上策。但是话锋一转,李密又说,“我之所部,并山东人,既见未下洛阳,何肯相随西入!”我带领的部下,都是山东人啊(当时的山东是指河南、山东一带),我连洛阳都没能打下来,他们哪里肯跟我一起西入长安呢?

你看,李密的顾虑和杨玄感是一样的。主将受制于部下,战略受制于现实,想法再高明也没有用。最后李密也和杨玄感一样,兵败在洛阳城下。

不光是杨玄感和李密,因为士兵故土难离,造成局势突变的例子还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隋炀帝本人。

隋炀帝把天下搞乱之后,就跑到江都,也就是扬州去醉生梦死,躲起来了。他身边的禁军官兵大多是关中人,在扬州待久了,就是想回老家,就和隋炀帝爆发了尖锐矛盾。

最后,这些人在宇文化及的带领下,发动政变,杀死隋炀帝,然后全军北返。你看,连皇帝的权威都没有办法扼制部下这种故土难离的思乡情绪,更何况其他人?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就是几百年后的李自成。

明朝末年,也是天下大乱。李自成在1643年打下襄阳之后,朝廷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还手之力了。当时,李自成手下的牛金星就给他说了一个最佳选择,直接从襄阳往北进攻北京。

但是李自成没有听,他要回关中。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关中,已经不是隋唐时候的关中了。环境破坏严重,人口稀少,而且刚刚遭了旱灾,要不李自成为啥要起义呢?这个时候的关中,已经没有那么重要的战略价值,更不是可以当都城的地方。

那李自成为啥要回关中呢?还是那个原因——李自成自己老家是关中,他手下的人,尤其是高级将领,基本也都是关中人。仗打胜了,人心就思归了。

李自成回到关中之后,就开始称帝、封官,准备就在西安待下去了。即使是后来打下北京,李自成好像也没想在北京长待。把明朝的官员吊起来打,名义是追赃,实际就是要钱。然后把在北京搜刮的金银财宝,大车小车地运回关中。当时吴三桂和清兵就要联手了,大敌当前,李自成不是整军备战,而是忙着往老家运钱,这肯定不是要在北京长待下去。

也许,这是李自成自己的想法,也许,这也是李自成被部下裹挟的不得已。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那怎么解释那些能够带领部队远走他乡的领导呢?比如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他们就是从山西太原起兵,然后进入陕西,占领长安,最后夺得天下。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李渊起事的三万人马,是防备突厥的精锐正规军,组织性、纪律性和普通的流民肯定不一样,好带得多。

第二,李渊李世民父子,是北周的“八柱国”之后,也就是所谓的关陇集团中人。他们起家的地方就是关中、长安,在关中地区有深厚的人脉关系。所以,回长安,对他们来说就是回老家。

所以你看,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总觉得人可以选择战略。但是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往往是反过来的,是战略在选择合适的执行人。

这就要说到一个词——领导力。

因为互联网带来的企业组织变革,原来的很多管理学理论往往都不再适用。但是“领导力”这个学科,现在反而是越来越热,为啥?

就是因为商业环境,进入了高度不确定的时代。一个企业组织,它的资金、规模、资源、战略,哪一样都不是必胜的保证。这个时候,团队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一个看起来靠谱的目标,领导人如果没有强悍的领导力,不能带领团队齐心协力往前走,一样没戏。反过来,一个看起来不靠谱的目标,领导力过硬的团队,没准也能打出一片天地,异军突起。

这一代创业者,和中国古代的那些将领,面对的情况是一样的。最终的结局,不取决于你明智不明智,有没有高明的战略。而是你能不能说服你的手下人,摆脱原来惰性和感情,相信你的判断和选择,跟着你往黑洞洞的陌生地带一起进发。

Rend much,but not too mandy books.

关于领导力这个词,我见过最好的定义就是——

领导力,是引领众人去一个未知地方的能力。这个地方也许是心灵深处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270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489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630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906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928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718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42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45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802评论 1 31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984评论 3 33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17评论 1 35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10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62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1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39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377评论 3 3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060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