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老师画像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的教育生活像一条长长的河,那河流的源头是我师范时期的张老师。小时候我家生活很贫穷,没有读过几本课外书,我对语文没有感觉,那些方方正正的汉字常常和我擦肩而过。可是,当我遇到张丛建老师,我人生的河流改变了走向,他让我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他引领着我走向文学殿堂,让我的生活有了诗意。
走进元氏师范,我的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在那里遇到了我的恩师——张老师。他是我的班主任,当时的他20多岁,高高的个子,瘦瘦的身材,一口流利的赵县普通话让人倍感亲切。
从未离开家门的我忐忑不安的走进8班的时候,张老师已经站在讲台上,他说:“有缘千里来相逢,走到一起,我们就是一家人,我是你们的班主任也是你们的文选老师,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张老师一席话赶走了我内心的紧张,猛然觉得有了依靠,有了亲人,那种离家的孤独远远的溜走了……
后来的日子,张老师教我们《文选》课,记得有一次上课时,张老师走到我旁边,让我回答问题,我紧张不已,站起来小心谨慎的说完答案,老师说:“重复一遍。”我重复了足足有三遍,猛然想到是否没说普通话,于是硬挤出了一两句很不流利的普通话。老师说:“上课要说普通话,语文还要朗诵,还要美读,不会普通话怎么行?”老师的话在我的意识里种下了普通话的种子。在以后三年的岁月中,我成了张老师重点培训对象,每节课都要回答问题,我乐此不疲,我的普通话有了很大进步,这也为我的教学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想想那些课堂上师生对话我无限感慨,感谢老师给了我发言的机会,给了我展示的平台,是张老师的悉心栽培,让我找到了自信。
“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张老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的讲解,我在台下聚精会神的听着,他为我靠近文学打开了一扇窗:我认识了孔子,知道了诸子百家;阅读了《史记》,品读了《红楼梦》;李白、杜甫、鲁迅、老舍……这些伟大的灵魂拨动着我的心弦,泰戈尔、莎士比亚、高尔基、梭罗……这些文学巨匠塑造着我的灵魂。在张老师的引导下,我眼中的文学书籍不再是躺着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舞台,演绎着动人的故事,文学成为我灵魂血液。是张老师让我靠近了文学,让我能够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
忘不了那一节节优美的朗读课,张老师那富有磁性的范读嗓音,张老师那如醉如痴范读神情,都曾让我们陶醉不已,同学们都说张老师的朗读太美了。他的范读充满激情,他读着大珠小珠落玉盘,我们能感受到琵琶女的忧伤;他读着无边落木萧萧下,我们能体会到杜甫登高的凄凉。在张老师的声音里感受诗词的魅力是一种幸福:是他打开了我们通向文学的窗口,是他点燃了我们热爱诗歌的激情,是他给我们插上了一双向往文学的翅膀,让我们从这里走向文学的殿堂。
在写作课上,张老师辛勤耕耘着,他一次次激情饱满的朗读他的作品,我们也升起稚嫩的作家梦,一个个拿起手中的笔,开始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当我们写好后,都会把作品拿给老师看,张老师逐一修改。每当这个时候,心里便无比甜蜜,无限激动。也正是有了张老师的努力付出,我们班学生的作品也一次次变成铅字。有一次我写了一张纸,老师修改了几张纸,密密麻麻的红笔小字,都是老师认真思索的结晶啊,一个班级几十个同学的作品,张老师是有求必改,每一篇修改中包含着老师多少辛劳啊!
张老师是一个乐天派,他总是说:“生活中有点困难怕什么?那都是小问题,没有什么过不了的坎。”他的自信与乐观,在我们心中种下坚强的信念:勇敢面对生活,困难也就知难而退了。
张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最要紧的是做好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我们都觉得张老师好像陶渊明,他也自己说是一个隐士,悠哉游哉,快乐至极。同学聚会时,知道好多同学选择了语文教学,很多人都和张老师一样,都是乐天派,这应该是老师给我们的最大的财富,拥有坚强乐观的心态,宽容豁达的胸怀,拥有快乐善良的心灵。
我知道,张老师是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可正是有像张老师这样的平凡而伟大的老师们,才点燃了语文教学的星星之火,才绵延了中国文文化源远流长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