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北京路小学李从刚老师在山东省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专题教学研讨会暨人教社“生本学材”研讨会执教公开课

2018.10.29-11.1,山东省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专题教学研讨会暨人教社“生本学材”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我县北京路小学李从刚老师在研讨会上执教《税率和利息》公开课。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李从刚,山东省名师工作室成员,五莲县系列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五莲县探究式学习研究工作室领衔人,五莲县教学能手;具有19年农村教学经历,形成一定教学特色,多次做市级教学经验交流、执教市级公开课。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课题:税率和利息

内容:新人教版六年级百分数单元税率和利息

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爸爸得到奖金50000元,妈妈工资6400元。

奖金和工资需要缴纳税

根据信息,你想知道什么

(自然流畅落落大方)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结合情景,学习新知

1.爸爸奖金50000元,应缴纳多少钱?

图片发自简书App

需要知道什么?

比率。板书,税率

评析:在本环节教学中,围绕税率问题,层层递进,注重自学、交流,突破概念,理解难点。因为纳税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知识的陌生和专业术语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李老师以生活中爸妈工资奖金为依托,让学生边读边把重要的记下来、交流、质疑。通过计算税率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计算过程中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同学自己尝试解决,准确的找到易错点,难理解的点,之后有针对的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加有效的理解。

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列式,50000×10%=5000元

爸爸实际收入多少钱?

50000-5000=45000元。

除了50000-5000,还可以怎样解答?

三生展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思维碰撞放光彩!学生辩论很精彩!)


图片发自简书App

2.妈妈应纳税。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比较复杂请同学们逐句阅读。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小组交流,研究解决的方法。

小组汇报。

问,为什么你选择3%的税率?

纳税的钱都有什么作用?

评析:上交税金有什么作用?此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意识到作为公民纳税是应尽的义务,明白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很好的渗透了了思想教育。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存入银行的钱会变多了吗?

还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利息和本金的比率是多少。

这个比率叫做利率。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怎样填写存款单?

图片发自简书App

解释年利率,月利率。

利息到底怎么算的?写下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为什么要乘以2?

(利息的计算方法也在学生的辩论中形成了![强][强][强][强])

利用学生作业对比分析利息的计算方法,学生印象深刻。[强][强][强]

三、新知延伸,生活应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学习的知识,和昨天学习的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有什么不一样?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用税率和利率的情境始终贯穿了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不仅让孩子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评析:

一、数学与生活相联系

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李老师把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溶于生活问题求奖金和工资的纳税和利息里面,很好的体现了数学的现实性。

二、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的形成包括数学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教师在研究纳税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纳多少税?纳税有什么好处?纳税的意识贯穿于整堂课,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纳税意识。


三、落实学生为主体。

有专家做过一个比喻,课堂的问题就像篮球一样,在学生中间传来传去,在传的过程中,就是学生研究的过程。而老师就是这个过程的发球的人或者是裁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