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大江大河》原著小说《大江东去》有点入迷,小说比电视好的地方在于对心理活动更能细致了解。通过这本书,对改革的历史有了更感性的了解,个人觉得改革开放的历史其实可以看作是人性解放的历史。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时代,人被塑造成集体动物,一切的青春,一切的生命,都是要献给集体的。工业自不必说,要么国营企业,要么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已经消失殆尽。理所应当的,工人的劳动成果是要归企业集体所有,在完成生产目标之后,再按照指令在获得个人的劳动报酬,而这个报酬的多寡在同级别之内是和劳动付出无关的。农村也同样,在农工业合作社成立之后,土地全部归集体所有,取消土地报酬,除了少数自留地之外,农民所有土地无代价的归集体所有,农业生产成果在上缴完农业税以及提留后,在按劳分配给农民,这个按劳实际体现不出付出劳动的多少。无论工农,都得一切为公,社会是以一种公平但低效的方式在运行。人在这样强制的集体化中,变成了巨大机器上的一颗小小螺丝钉,或有用或无用的随着机器运行。整个社会有一套森严的秩序,一般人无法逾越,也不敢逾越。
所谓改革,所谓解放生产力,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调动人的积极性。那怎么调动,首先是打开原来的经济模式,鼓励民营经济,外资经济进入中国发展。就像《大江大河》里的杨巡,成为一个当时的个体户,那时候他还没法办企业,政策不允许个人申办企业,只能以挂靠这种不合规的方式求得生存,还差点被搞得破产。而同样的,雷东宝的小雷家,土地包产到户,办砖厂,办电缆厂,允许除了侍弄土地之外,让农民干点赚钱的事情,干得多赚得多,就是这一个允许,这一个转变,让小雷家村就大变样了。而转变最慢的是国营企业,因为本身是既得利益者,背后有靠山,反倒是最不愿意动的。
而所有的解放生产力、调动积极性的手段,其实是基于承认人性有私的一面。前面说了,之前的大搞国营、集体经济时代,压制私利,更压制私心,人都被捆上了集体这大机器上不能动。只能为公,所以才出现劳动效率底下的问题,而改革就是承认人性中有自私的一面,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吃饱穿暖,都会努力去侍弄土地,都会努力去创新,制度的改变就是对人性的解放,有了利己心,把人性中自私的一面解放出来,让付出和回报挂钩,反倒让生产力真的发展了,我觉得这才是所谓改革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