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断舍离心灵篇》有感
今天的我们处在一个物质“爆炸”与选择困难的年月,《选择的悖论》告诉我们,选择太多,反而让我们焦虑甚至痛苦,同时对自己最终的选择也耿耿于怀、满意度下降,真是见鬼!
网购的便利、折扣活动的划算、商品的多种多样,大量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大量的选择放在我们的面前,看似我们在驾驭物质,真实的情况却是自己被物质驾驭,本书的作者的观点是,我们根本就承载不了身边这么多物质,就像我们吃饭点菜那样,眼大肚皮小,吃不完的浪费掉,或者打包回家通常也放坏,这是吃的东西,由于吃的东西有保质期,通常我们还不存在“舍不得”与“离不开”,坏了不得不扔。然而,其他的物品就麻烦了,衣服!用品!礼品、纪念类物品等,许多此类“鸡肋”似的物品,充斥着我们生活的视线与空间。
我们对自己物质掌控的预判能力,显然是十分不可靠的,怎么办?——本书的书名“断舍离”心灵篇!
本书描述我们人类的行为,恰好迎合了行为经济学的观点——我们的行为不理智,我们买了太多用不上、用不多、用不了、没时间用的玩意儿,我们由于懒得整理、纪念情感的需求、高估未来使用的可能性,轻率、冲动、贪便宜的买、却又“慎重”纠结的不舍得扔,这本书的精义告诉我们,把此话掉换一下,要慎重的买,纠结的不要买,然后果断的扔!扔!扔!
拿穿衣为例,遵循本书理念,但凡有一丝犹豫、可要可不要、可买可不买、不是非常中意的衣服,就一个字——“断”,果断的放弃。对于自己很久没有穿过的衣服,放在衣柜里面,但凡有其他衣服都不会穿的这些,就一个字——“舍”,果断的捐掉、送掉、扔掉。至于“离”,指远离对物质的诱惑、抛却对物质的执念——“身外之物而已”,处于游刃有余的状态,想想也是,人最不舍得是自己的生命,但此生最确定一定会失去的也是——生命,那还有什么不可断、不可舍、不可离的呢?
当我们做到对物质睿智的“断舍离”,则可精进于对人、事、情感的“断舍离”,直到勇于面生命的“断舍离”。
果断抛却对物质与精神不必要的压力与垃圾后,轻装上阵、纯粹利索如沐春风,反而可以活得更简单、更自在、更快乐与幸福。